第二章第三節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底層方法:
反思,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
上周對反思進行了進一步的學習和應用。
本周,對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這兩部分部分內容進行學習。
Step1 摘錄
思維導圖
Step2 思考
反思,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三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系。反思是根本,以教為學是方法,刻意練習是實現路徑。
而這背后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
以教為學和刻意練習都是很好的提升我們思考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關于以教為學,或者說其它好的方法,背后都有各自作用。以教為學,能夠幫助我們打通知識阻塞,弄清我們以為知道的而實際并不知道的東西;而另一方面在教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的重復加深我們對知識的記憶和認知;此外通過教學,還可以通過其他人的反饋來加深我們對知識的思考和認識。
綜上以上三點,我們對以教為學的方法持以肯定態度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真正的做到呢?
作者在文章當中分享了幾個方法,而對于我來說,我分為兩個部分來對以教為學進行實際應用。
一個方面是側重于我自身的學習,另外一個方面重點在我的教學生活當中。
在自我學習了過程當中,首先第一步要理解基本的知識點。接著理解基本的概念之后進一步,自問自答,思考“我可以把這些知識點用在哪里呢?”“我今天能否總結出三個點,和身邊的人進行分享。”
日后,在我的教學過程當中,同樣的在理解基本的知識點后,思考如果我現在在給學生講解這個知識點,我要怎么樣教他?
首先,我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框架式的整理;其次,根據框架知識點的內在聯系提出中心的要點,精煉要點;最后,從應用的角度出發,發現是的誘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
關于刻意練習。
作者提到了元認知與刻意練習的關系,當我看到元認知時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語言學當中的元語言功能(metalanguage)
源語言是指談論語言的語言,而元認知是指我們思考過程的思考,側重于思考和認知。
作者說到元認知的差別表現為:認知效率和認知深度。
曾經思考過為什么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會如此之大,根本原因就在于認知差異。
在某種程度上,認知效率和認知深度越高,那么他的認知能力越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認識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越強,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最核心的是改變自己的認知,改變思考過程,有意義的利用更高級的心理表征去解決問題以提升原認知能力。
文中作者提到刻意練習和臨界知識結合使用。
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將基本知識組合成更大的能力單元;第二,在各個知識能力單元之間構建認知框架。
我把它理解為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的綜合運用。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先去學習一些零散的知識,將零散的知識掌握后,進行整理整合。將上述知識形成一個單元,接著通過各個單元的整理,將多個單元聯系整合形成一定的認知框架。
通過對知識的打傘和整合交替使用來提高認知能力。
Step3 行動
1.堅持寫反思日記(不斷思考)
2.學習過程當中,學完之后,學會去整理總結,尋找內部的關系邏輯。以整體的眼光掌握感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