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前的碎碎念:
之前也算是和自控力的老朋友們一起共讀過《自控力》了,當時了解意志力的原理、陷阱和各種策略,然而在結束自控力訓練營后的兩個月,我又再次失控了。這次很幸運能夠參與到自控力最新的研究成果——《自控力,實操篇》的共讀中,希望這次不再是虎頭蛇尾,而是長效的堅持。
碎碎念結束,接下來是正文部分:
今天共讀《自控力,實操篇》的第一節:有效率的拖延,把“應該做”變成‘“我想做”。
讀完該節后,我對其中兩個部分的內容印象比較深刻,一是做好所有事情的秘訣,就是別總想著盡善盡美;二是拖延也能提高效率。
作者認為,弄清楚自己是如何管理時間和體力,用自己的方式去工作比強制性地按照某個標準去工作更有效率。除此之外,在完成重要工作之前,如果真的感覺到疲憊,不愿意去思考,那就不要強迫自己,先把重要的事情放一放,讓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做一些簡單的工作來調節自己的狀態。
對此,我是比較認同的。
就用今天完成共讀稿這件事舉例: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正在準備明天的課程。備著備著,突然之間,我覺得頭腦很混沌,思路也不怎么清晰。這時,我看到書桌上放著的《自控力,實操篇》,我突然想到今天還需要寫共讀稿,既然我對備課這件事已產生倦怠心理,何不切換一下工作內容,讀讀書放松一下身心呢?到此,寫共讀稿這件事就從“我應該寫共讀稿”變為“我想要寫共讀稿”。這是一種很簡單的切換,且不耗費過多的意志力。
本來一開始我內心還有點小斗爭,想著先備完課再看書,但后來在我粗略翻看書之后,就被第一節的內容所吸引,特別是“有效率的拖延”這句話,讓我明白其實寫稿子也是一種放松。
真是一個奇妙而有趣的開端,書的內容與我的自身經歷契合,不知之后的內容還會帶來哪些驚喜呢?明天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