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第二遍讀《把時間當作朋友》了。
第一遍讀下來,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心智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心智的力量其實就是用大腦控制大腦,用現在更加通俗和時髦的說法就是:刻意練習。
比如,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但美劇實在太精彩或者游戲打得正嗨,這時大腦的自然狀態就是繼續進行現在的事情。然而,此時大腦調動的信息卻是要按時睡覺、明天上班需要保持好的精神。所以此時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進行現在的事情,二是停止現在的事情去休息。第一種情況我們稱為舒適區,而第二種則稱為練習區。如果采取了第二種行動,我們則認為是一個心智成熟的行動。
第二遍下來,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獲。不僅是心智,更是學習,思考實踐。下面就把我學到的列舉如下,與大家共勉。
(1)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一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
通過心智的理解,我們知道心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不斷地學習、經歷,思考及總結的結果。也就是通過我們的學習或者經歷,自己總結出來的一套適合自己的道理或者方法。
“事非經過不知難”。沒有充足的經歷,我們就不可能接觸到足夠多的事、足夠多的人,經歷足夠多的喜怒哀樂,那么我們如何又能從中總結出經驗教訓呢?比如別人興致勃勃地給你講一次漂流是多么地刺激和驚心動魄,但對于沒有經歷過的你,肯定根本無法體會。而你,必須去新自體驗一回,才能知道其中的刺激和感受。
唯有不斷前進,不斷經歷和歷練,才能促使心智走向成熟。
(2)無論如何,時間都在一如繼往地流逝著。
當我們擔心的時候,當我們恐懼的時候,當我們爭執的時候,當我們迷茫的時候……
不管你在做什么,時間都在一如繼往地流逝著。所以我們應該認清這個道理。
認清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學習如何去避免和處理這種情況,當我們擔心的時候,我們學會正確的思考我們的擔心,并采取必要的行動措施。當我們恐懼的時候,我們知道如何去克服,需要提前準備什么避免恐懼。當我們爭執的時候,我們知道爭執無用,并沒有給你或者對方帶來收獲的時候,我們就應該適可而止。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我們應該去重溫自己的目標和方向,或者找到朋友“互訴衷腸”。
時間都在一如繼往地流逝著,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減少時間流逝帶給我們的損失。
(3)方法很重要,但前進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方法的重要性,但比起方法,前進更重要。
我們都知道雄鷹和蝸牛的故事,世界上唯一能登上金字塔頂的動物有兩種,雄鷹和蝸牛。雄鷹擁有矯健的翅膀,所以能夠飛到金字塔的頂端,而蝸牛只能從底下一點一點爬上去。雄鷹飛到頂端只要一瞬間,而蝸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也許需要堅持一輩子才能爬到頂端,也許爬到一半滾下來不得不從頭爬起。
蝸牛為什么能登上金字塔頂端呢,因為不斷前進。
所以當你不知道方向,手足無措的時候,就只管前進吧。
我也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想自學編程語言,向我咨詢學習哪個編程語言好。我給他介紹了一些情況,比如當前比較火的移動端開的Android、IOS,web開發PHP、Java,前端H5等。但是這每一門語言其實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現在火也不代表以后還會火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門開始吧。而這位同學卻始終糾結于到底學哪門語言最好,而遲遲不肯開始。想想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這種情況吧,先開始行動吧,即使不對,我們也證明了不對,再改變方向也不晚。
(4)掌握概念,正確思考。
我們都知道1+1=2,為什么1+1=2而不是等于3呢?我們并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好像這個就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其實并不然,是因為我們基于1、2這個既定概念的基礎上而得出的結果,如果我們定義1、2的概念不同,其結果同樣也就會不同了。
我們往往以為天生就是這樣的東西,其實是基于一種概念的認知。
我們在學校學過的無數課程,也無不是概念加思考的結果。解決方法就是,先掌握概念,即知道什么是1,然后才會知道1+1等于多少。
所以學習的思路就是:掌握概念,正確思考。
(5)踐行和積累是一切的根本。
無論你掌握了多少方法,了解了多少知識,如果不用于實踐,他們都將無法給你帶來任何變化。
《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也是,一切靠踐行,一切靠積累。
盡量多地學習,盡可能地獨立思考,找到一切可以的機會去歷練和提高,讓這一切來促進你心智的成熟,然后運用心智的力量去行動、去思考、去踐行,去積累。
這就是《把時間當作朋友》我所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