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顯得那么遙遠
過了青澀懵懂的年齡,終于明白世間沒有誰是非誰不可的,明白愛情不是人生唯一的期待。有時候想起那個曾因為愛而犧牲了一切的自己,有些好笑,有些惋然。
人心求于外物,所以離不開世間一切利害的關系。所以家庭,家境,家人都可以成為一種負擔。所以不需要自我的成全,必須要為“大家”舍棄小我。
我們總要聽從別人的判斷,因為我們沒有自我生長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共生,要相互依偎。對于每一個無法獨立活下去的人來說,他既要依靠別人,也被別人依靠著。
所以往往兩個人結婚,一定要打動兩個家庭。所以處于弱勢的一方,一定著急得能嫁就嫁,有得娶就娶。圖什么都不好,圖個人最好。五官身形長相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可以奢求的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是不是這樣,中國往往脫節:人口流動性大,18-22歲的孩子走他鄉,23歲畢業時一無所有,到25歲時仍負擔不起結婚需要的物質條件。人生根本沒有嘗試的機會。
25歲回到故鄉,一起長大的女伴都已經嫁人了。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連婚嫁都因為“房子”而成為了困難。人的一生便因為沒有物質積累而固定住,談什么追求別的呢?也唯有耍些手段,爭一個開枝散葉。
愈來愈不明白,社會是更健康了還是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