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現代詩沒落以后,詩魂以歌曲的形式存在,諾貝爾文學獎都頒給了創作型歌手鮑勃·迪倫。可見詩與歌原本是不分家的。但所謂詩人和鑒賞家對歌曲報以蔑視,緣于歌詞太淺太白。當代詩的表現須嘔啞嘲哳,念出來以別人都聽不懂為要,遂墜入細流和小眾。傳唱度仍是一首詩歌存在的必要條件。歌中好詞、歌中好曲宛如? 湖中漂流的花枝,撿之不盡。
? ? ? ? 海子原詩,周云蓬譜曲并原唱的《九月》其實并不太成功,經李健點石成金手改編,旦增尼瑪高歌一曲,一下子渾然天成。一個眾神消失,生機漫漫的草原忽然就如同海市蜃樓一樣呈現,真正是后生可畏。海子名句雖流傳甚廣,卻并不是一個九段詩歌高手,“一個叫木頭(馬頭),一個叫馬尾。”,這句組織得太差了。再經反復吟唱,遂成白璧之微瑕。
? ? ? ? 聽歌是個很主觀的事,歌和文字其實都是暗含款式的,這種唱法不流行了,這種表達老舊了。明明是名著明明是經典,為什么年青人聽不下去看不進去,只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歌者,穿透時代的歌者如此稀少,寥寥幾人均是絕代風華。
? ? ? ? 我們那一代人的恚怒青年標志是崔健,一曲《一無所有》一曲《一塊紅布》,唱燃心中火焰;也是那個逝去的詩歌黃金歲月的絕響。
? ? ? ? 北島異國漂泊,舒婷退隱江湖,90年代,詩的江湖風流飄散,流行歌開始占領青年的心靈,成為疏解苦悶的閥門。現代詩始讓位于歌。港澳風襲來,林夕、黃偉文的歌詞有一種天生的碎拼美感,可能港人語文和我們學的不是一個。或者粵語語系有種天生的華麗和隱晦氣質,他們用詞和韻腳呈一種尖新之感,有一種大陸人學不來的風情。“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其實我再去愛惜你又有何用,難道這次我抱緊你未必落空?”
? ? ? ? ?與林夕詞的婉約相區隔的,是李宗盛的疏朗,李宗盛是個很奇怪的人,《山丘》和《給自己的歌》,完全突破了歌詞的常用寫法,直抒胸臆。寫盡一個閱盡滄桑的男子的曠野荊棘。他的惡趣味卻是調不成調,組成了一種奇妙的存在,這也是歌?李宗盛的詞風是可豪放可婉約的,以女子心態所寫的歌也很火,林憶蓮的歌多數出自此人之手,可能超一流高手都是雌雄同體的。靈魂歌侶也不能長久,這亦是世事的莫測。
? ? ? ? 方文山和周杰倫也是一對奇妙的搭檔,他們年齡相差十歲,一個是E世代人物,一個是F世代人物,卻一個專心于詞一個專心于曲,創歌數百首,競無敵于江湖。從《中國好聲音》學員的選歌,可看出周杰倫對90后和00后的影響力,隱然成一代宗師,四位導師無一能及。沒有方文山的支撐,周杰倫很難有今日的成就。蘇軾有一首詞《京口得鄉書》:“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拚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成了方文山作詞《東風破》的靈感。
? ? ? ? 對李健的認識,是通過音樂秀節目《中國好聲音》,常穿西服的人給人一種不接地氣之感,但李健不是,風趣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評判也非常到位。一個人的知識結構無法速成,這也是超越其它三位導師之處。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他們的對答經常不在一個頻道上,李健有一個巨大的非音樂學識背景,冠軍導師絕非幸得。“如今我們已天各一方,生活得像周圍人一樣。眼前人給我最信任的依賴,但愿你被溫柔對待。”一個隱性歷史與顯性河流的對望。
? ? ? ? 除了男性歌者,女性的溫婉貼心的吟唱也是熨平憂傷的靈藥,劉若英、林憶蓮、王菲、程壁、張碧晨均有名曲傳唱。從歌者的職業而言,可能她們更如魚飲水,更具感性更動人。“你一直說的那個公園已經拆了。。。。。。你好好笑的樣子倒是一點沒變,時間走了,誰還在等呢? 這杯咖啡忘了加糖,真不是我那么傷感,世界太復雜,你說單純很難,我當然都明白。”
? ? ? ? ?為什么一些歌聽來是這樣的,這樣的。孔子他老人家說“三月不知肉味。”這位夫子困于陳蔡、弦歌不綴時,很希望有個鐘子期一樣的人物出現。聽者是自帶宇宙的,同一首歌,聽者歌者各在自我的風暴中游泳,少有同知“峨峨兮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的。一首歌就是一道最大公約數,不同的人從中取屬于自己的那一瓢,澆自己的塊壘。借改古詩,博讀者一笑:“寄身江湖云天高,世間隱事細如毛。野夫忽聞弦歌起,磨損胸中萬古刀。”
? ? ? ? ? ? ? ? ? ? ? ? --------楊麥倉作于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