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老的紅磚大學有兩個圖書館,一個大,一個小。我經常去大的這個去借書、去上自習。小的,只去過一次,有一次路過去上廁所,進去過一次。
說說這個大的圖書館。
圖書館里的星巴克
進圖書館大門的左側,就是一個小小的咖啡館,上面的海報上寫著:drink,
relax, socialise.雖然英國以茶文化聞名,然而咖啡也已逐漸成為主流。還未進圖書館的門禁區,便可享用咖啡,很有意思。
數字化解放了勞動力
大門向右拐進去,再刷個門禁,這才真正進入圖書館。門口自然少不了設置有前臺“Reception”。在我進去過的所有大樓里似乎都設置有“Reception”,這很有意思。當然了,圖書館的人流量很大,更是最有必要。一樓大廳有幾臺借書、還書的機器,每次我去的時候,都是空的,這倒不是因為沒人借書還書,而恰恰說明數字化帶來的便利。借書、還書掃一下即可,異常方便。我不知道我原來的學校如何,雖然已經很是方便了,但離這樣的數字化還有一段距離。比如借書的時候,需要工作人員掃一掃,然后再消個磁,然后借出。還書倒是方便,直接扔進還書桶,或者還給前臺阿姨。前者倒是省去了學生的時間,但是一句需要工作人員一本一本地掃。這里實現的借書、還書全部數字化、無人化,倒是值得思考一番。
一樓的大廳有個公共區域,平時有人看書(有一個老大姐經常拖了鞋趴在沙發上看書),有人討論,有人吃東西。前文提到的咖啡廳的主題在這里,經常見排隊買咖啡的同學們。
前臺呈“L”型,除了門口的兩位,在大廳的這一側,還坐了三位,我以為是借書還書的,然而并不是,他們已經從這簡單、機械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專門回答、解決師生們的問題。
合理利用空間的學習區
穿過大廳,有一個自習室和計算機房,一墻之隔。
這圖書館共三層,每一層都有藏書區、自習室、電腦區、打印區。這幾個區并沒有分的那么嚴格,融合在一起更顯方便。
自習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就設置在過道,也不多,就十幾個獨立的個人小書桌;有的是圖書館一側的獨立區域,每人有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有臺燈、有電源,整個設計中這個是最妙的。
電腦區也不是一個專門設置一個大大的電腦區,所有人都在那里。電腦區有好幾個,有的是在單獨設置的房間里,有的則是巧妙利用藏書區的邊邊角角。
也設有專門的學習室(Study Room),根據人數而來,分為三種:1-4人的、5-8人的、9-12人的。如果有問題和小伙伴們要討論,這里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