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的高三,首先回想起來的居然不是做不完的作業,背不完的課文,而是一部電影和一首歌。
那部電影叫做死亡詩社。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 … 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擊潰 … 以免在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
在高三,還能集體看一部電影,應該算是一段難忘的回憶吧。那部電影是我的語文老師利用作文課分兩次給我們看完的,講述的是基廷老師進入到死板嚴苛的高中教授詩文,帶領孩子發現自己,擁抱自由,克服膽怯的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高評價電影??措娪爸埃蠋煆娬{說,電影里的每一個畫面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赐觌娪昂?,老師讓我們寫自己的感想,只需要一小段話,兩百字左右就可以了。
就是一次普通的課堂小隨筆,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淺薄。
死亡詩社的中文譯名是春風化雨,一個尖銳一個細膩,一部電影,兩個不同的角度。我記得當時有個同學就在它的名字上做了評說,那是個女生。她說,相比于春風化雨她更喜歡死亡詩社,因為更具有抗爭意義,更具震撼力。而我當時卻比較偏愛春風化雨,因為它的細膩與溫和,而且我想當然的以為大部分人都會喜歡春風化雨,可是當我看到死亡詩社更受到大家的歡迎的時候,我有些不知所措了,因為我覺得自己的認知跟大多數人相悖了,我很惶恐。還有一個女生就一幅畫面做了評說,那是一個群鳥起飛的鏡頭,我當時在看的時候,根本沒有將那個鏡頭看的多么重要,我甚至沒有過多的留意。而那個女生說,群鳥起飛代表了那個男孩終于擺脫了父母的束縛,像鳥兒一樣自由的去飛翔。當我聽到這個評說的時候,我震撼了。因為我完全沒有想到。
高三的時候我的作文水平幾乎是最高的,最差勁也是五十多分,老師總喜歡把學生優秀的片段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并且用作鼓勵。幾乎每一次我寫的文段都會出現在大屏幕上,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我的水平,并且滿足了我的虛榮心??删褪悄谴嗡劳鲈娚绲脑u說,屏幕上沒有出現我的只言片語,沒有一絲一毫。記得當時,為了讓老師注意到我的評說,我利用課余時間寫了八百多字,可是,就這樣,華麗麗的什么都沒有。
當時我很郁悶,也覺得很不公平,為什么那些同學的文字那么平淡卻可以得到展示,而我的,連一句話都沒有。后來,我才明白,因為觀點。我總是從表面看東西,卻忘記了表面下是很多個細微的點,而自己卻從不屑去觀察。那些同學的文字功底不如我,但他們的觀察能力跟感悟能力都很強。曾經我覺得自己是佼佼者,那次之后才真的開始認真審視自己。所以我的高三,不在于學到了什么,不在于函數導數。不在于反應方程式,不在于力的平衡,不在于季風洋流,而在于我開始面對自己。
那個語文老師對我的影響很大,她的沉穩,親切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一個在高三可以跟學生一起看電影的老師,我覺得她真的很棒。死亡詩社對于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也在教我勇敢教我尋找自由。
Oh captain ,my cap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