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做一個認清自己價值的行動派,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做一個終生的學習者,行動派,分享家。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第一次在簡書上寫文章,稍微是有些不習慣。但是不習慣就對了,記得在行動派個人品牌訓練營第二課,小六就說過,通過刻意練習,給自己找不舒服,才能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從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圖像感知者,因為自己見識的淺薄而鄙夷那密密麻麻的文字。直到現(xiàn)在,通過刻意的閱讀讓自己領會到了文字的魅力后,反而把閱讀寫作當成了一個興趣和想培養(yǎng)的能力。

生活時刻發(fā)生意料之外的事情,就像不擅長寫作卻偏偏喜歡上寫作,就像自己明明沒有收入來源卻還是毅然決然的報名了訓練營,過上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日子,天是不是會降大任于斯人也,我是不清楚,但我現(xiàn)在清楚的知道此刻:“我想干什么,我在干什么,我未來還要干什么。”


(課前作業(yè))

開營儀式里,琦琦就傳達了一個對她自己影響深遠的理念: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而這一觀點就在那一瞬間對自己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

“直到現(xiàn)在依然每天面臨舍與得的選擇”。是顧及現(xiàn)在的生存,還是選擇長遠的發(fā)展。如果將眼前瀟灑的生活作為一個割舍,那么接收學習個人品牌就是一個得到,而這無疑是值得的。


(課堂筆記)

四節(jié)課下來,從舍得之道的大局觀到定位自己,從“狼牙棒”青年到分享的重要性,行動派傳輸了很多的思維、理論和干貨經(jīng)驗都牢牢的化為了他們的夢想理念:學習,行動,分享。

因為曾經(jīng)輸入的稀缺,讓我害怕分享,害怕自己可憐的一點點所謂的干貨會不會被別人據(jù)為己有,然后在競爭的道路上趕超自己,天天偷摸著學習。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天真的又惋惜,到底是有多么匱乏的知識儲備和不自信,才會連存在大腦里的思維經(jīng)驗都擔心被別人占有。

思想的落后,讓我在原地踏步了很久,直到遇見了閱讀,接觸了自媒體最后遇見了行動派,并成為其中的一員。不是說加入后我立馬就可以成為一個牛X的人,而是在學習,交流,實踐,分享的過程中堅信:自己遠遠不止現(xiàn)在這樣簡單

(課前練習)

做課前練習真的是折騰的自己夠嗆,通過薄薄的冊子去設計人生,雖然還不至于讓我涕泗橫流,但也夠絞盡腦汁。都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但顯然我是不夠了解自己的。

例如:我明確的知道興趣愛好和未來想發(fā)展的職業(yè),卻不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強項特色是什么。一直走在創(chuàng)造更好生活的路上,卻不知道自己生活工作學習的目標究竟是什么。后面還有些內(nèi)容是自己難以解答的。

也正是這樣對自己人生的不清晰,對自己個人的不了解讓我更專注認真的學習每一堂課程,認真對待每一次練習和分享。

練習一:

作業(yè)要求:1.列出你想要的10個版本或能力 ?

? ? ? ? ? ? ? ? ? ? 2.排序

? ? ? ? ? ? ? ? ? ? 3.去掉5個?

? ? ? ? ? ? ? ? ? ? 4.再去掉2個

? ? ? ? ? ? ? ? ? ? 5.剩下3個繼續(xù)排序

? ? ? ? ? ? ? ? ? ? 6.找出第一

如果我這篇文章有幸被屏幕前的你瀏覽到,歡迎你和我一起做個這樣的練習,相信在不斷的思考剖析中會有所收獲。

1.【我想要的10個版本(身份)】:自媒體人,漫畫家,公務員,旅行者,手賬達人,專欄作者,生活家,終生學習者,廣告人,攝影達人

2.【排序】:漫畫家-自媒體人-手賬達人-終生學習者-生活家-攝影達人-旅行者-專欄作者-公務員-廣告人(很驚訝,自己是廣告專業(yè)的居然更傾向于當公務員)

3.【去掉5個】留下:漫畫家,自媒體人,手賬達人,終生學習者和生活家

4.【再去掉2個】留下:漫畫家,自媒體人,生活家(這個過程很痛心啊)

5.【排序】自媒體人-漫畫家-生活家

6.【找出第一】自媒體人

好了,練習一已經(jīng)完成了,這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過程,第一步我看到了自己的興趣領域,第二步測出了它們在我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第三步則看到了圍繞我生活最核心的五個領域,第四部則是未來最可能發(fā)展成職業(yè)的三個領域,最后一步則是確定了我想要的發(fā)展方向。

令我驚訝的是,一直將當漫畫家視作自己的夢想,真正的意向工作領域卻是自媒體人,為什么會是這樣一個結(jié)果,也許潛意識里已經(jīng)有了答案。

我無法割舍掉10個當中任何一個身份,但是唯有自媒體人與其他9個領域都有交叉點,這樣讓我人生的組成部分不至于那么的乏味,也有接觸到很多領域的可能性。


練習二:如何分享與如何達成

1.【如何分享】在行動派里最具有顛覆我的以往思維行為模式就是:學習-實踐-分享。我相信很多人倒在了學習這一步,有部分人重視理論而忽視行動只能做一個“紙上談兵的書生”,只有少部分人才會在不斷學習行動積累后,再將成果心得分享出去以期望幫助到更多的人。

而我最終的選擇自媒體人,自己的分享方式如下:

渠道/平臺:微博,微信,簡書,站酷

輸出內(nèi)容:書籍電影推薦,書評影評,感悟心得,干貨技能,手賬技巧,繪畫成果,知識管理

2.【如何達成】:

微博:建立在一定的輸入基礎上,將“小魚”作為個人品牌標志,利用微博建立個人品牌“門面”輸出自己的專屬主題,例如:小魚的手帳日記,小魚的繪畫系列(繪生活、繪故事、繪插畫等)等等,定期更新。在主頁上設置符合個人品牌的信息,如:簽名,照片,圖片風格,行文風格,內(nèi)容等。

微信:建立個人公眾號平臺,小魚進化史(已達成),每周推送2-3篇文章(繁忙時爭取到一周一更),將文章推送到微信朋友圈,鼓勵好友瀏覽,抽取部分核心內(nèi)容與微博產(chǎn)生連接。

簡書:與微信公眾號同步更新,將自己分享內(nèi)容影響最大化。

站酷:更新自己的手繪手帳和繪畫作品。

(攝影作品)

3.【小記】真正意義上的【如何分享】和【如何達成】肯定不是這種了了數(shù)百字就可以解釋清楚。一切的后續(xù)都得建立在大量持續(xù)輸入的基礎上,不過這里借用小六的一句話:不要等到厲害了再開始,而是開始了才有機會變得厲害。

生活不會說等到我們準備好了,才會制造麻煩讓我們應對,所以我們時刻要保持著準備的狀態(tài),學習的狀態(tài),行動的狀態(tài),分享溝通的狀態(tài),才會帶我們一步步走的更穩(wěn)更遠。

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品牌,每個人都還有許多未開發(fā)的價值,正如前面我講的:生活時刻發(fā)生著意料之外的事。所以做一個認清自己價值的行動派,創(chuàng)造未知的可能性,一切都不算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