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寫下這個題目,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窗外碧空如洗,白云輕飄,柔柔的,有絲綢的觸感。風吹進屋內,輕拂在我的臉上,跟風來了一個擁抱。美好的感覺涌上心頭。想到一首小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 海德格爾說曾:“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是啊,人不能夠忘記給予我們生存的勇氣和力量的這片大地。我感受到此刻難得的平靜,這平靜中似乎又蘊含著某種力量,那就是我知道有人在愛著我,我也在愛著他。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 ? ? 這一段時間我的心態發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通過看書、通過和別人交談,我隱隱感覺到這是一種積極的狀態,一種向上的變化,它讓我的生活多出了一絲掌控感和安全感。從我的性格和脾性來說,總體是在進步的。
? ? 進步在哪里?第一,為什么我會那么焦慮?第二,為什么難過的總是我?
? ? ? ? 我得承認,我不是一個很會“玩”的人,或者說我是一個很無趣的人,也不知道哪種玩的方式更適合我。偶爾喜歡打打羽毛球、乒乓球。不喜歡打游戲、打牌,關于輸贏的游戲都不怎么喜歡,原因是可能怕輸吧。偶爾會刷個劇,這個暑假用一天半把《掃黑風暴》看完了,也是朋友說特別好看才去看的。那我整天在干嗎?“在看書?”不,我得承認很多時候,我是自己在跟自己過不去:反芻以往的很多事和人,一步一步用固有的觀念來驗證自己的某些觀點。然后看一些跟我氣質類型相似的書,更加的顧影自憐,構建一個我認為的安全世界,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預期。從而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自證預言”,而且確保自己的世界和預言一樣。
? ? ? ? 我甚至一度認為,牽動我喜怒哀樂情緒的事,都來自外部和別人。而我自己的能動性則很少發揮,這導致了我長期腦子懶惰,不去思考,不會思考,總是感覺被外界和別人推著往前走。這就是真實的我,只是我一直不想承認罷了。一個人如果連放松都不會,那么他做什么事情都會帶來壓力。我覺得很累,很多時候都是在內耗,對外,則造成一種假象:我很努力和勤奮。
? ? ? ? 基于性格和認知原因,在別人看來特別簡單的事情,在我這里,就是難以逾越的的鴻溝。朋友看我覺得不可思議。既然我意識到了,我就必須去改變。要改掉自欺的問題,要活的真實。一個人如能看明白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了,就不偏護自己的。這樣才會認真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就是說,不能偏心眼兒。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實,勿自欺自偏。不自欺,就得切切實實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所謂格物致知。
? ? ? 認識到這一點,我靜心讀書,感覺到自己的焦慮感也慢慢減少了,專注的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是多么的幸福!忠于自己,才能忠于文字,我不要為了誰而讀書寫作,我讀書的目的也不是為了讓人看見,為了表現自己,我是為了認識自己,讓自己從書中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和感受,最終想成為我想成為的自己。
? ? ? ? 為什么難過的總是我?這是我在跟人吵架中得出來的。以往,我不敢跟人吵架,也不會吵架,聽到朋友說她跟最親密的人總吵架,我心中還暗自羨慕。因為我覺得兩個人越吵越親密。不吵架難道就意味著沒有問題了?肯定不是,那就是問題被掩蓋或者是被壓抑或被忽視,總之,一定有一種方式存在著。
? ? ? ? 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會跟人發脾氣。其實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讓人覺察不到我的憤怒罷了。小時候,面對比我們強大的家長,我的憤怒只能以某種方式釋放,而我選擇最多的就是慪氣,過一段時間,怒氣自然消除。
? ? ? 而在親密關系中,我沒法再逃避,只能直面這些問題。我覺得自己不會跟人生氣,于是我陷入到了另一個泥潭,我的“父母自我狀態”,其實就是我“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自我譴責”、“自己懲罰自己”,而“沒有一種批判比對自我批判更強烈,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所以,要“停止自我批判,就是要學會愛自己”。愛自己,最重要的是要安頓好自己的心,讓自己舒服了,別的也才會舒服。
難過是一種感覺,感覺是主觀的東西,并不等于客觀的事實。
不要隨隨便便難過,要提升難過的級別。
一個人能夠讓你難過,他就在深刻地影響你。
經常讓我難過的,是自己的平庸。
有一種難過無法克制,意識到生命必將逝去所帶來的哀傷。
? ? 今天的文章寫得很暢快,一是忠實于自己真實的感受,而是我愿意袒露真實的自己,三是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因為寫作有了一點點的改變,盡管這種改變是緩慢的,但是我已經在做了。
? ? 就這樣淺淺地愛著、思考著,讓生活的色調變得明亮一些,多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