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張很火的圖,說:
“不要大聲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的。
但是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一個 90 年的同事哭笑這補了一句:“也可以罵我這種,快 30 歲了還沒存款的人。”
從 2015 年起,消費升級就開始流行起來。今年又有了“隱形貧困”這樣的新概念,說的是年輕人有很強的超前消費意愿,不怎么存錢。
用一個朋友的話說,叫“30 歲之前的貧窮理直氣壯”。
然后,到了 30 歲呢?
我們采訪了一群即將或已經到 30 歲的人,問他們到現在了還沒存款是什么體驗?
回答最多的是不敢辭職、不敢結婚、不敢生娃;生病做手術時交不起押金;心理壓力也挺大的,有個男孩說,發現前女友們都買房了,自己還住著出租屋。
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自由的消費方式,確實很享受,但它也意味著年近 30 時一些必然的壓力和代價。
或許,這才是成年的第一步。
30 歲還沒存款的人,過得有多慘?
作者:新世相的朋友們
① 不敢辭職?
② 不敢結婚?
③ 不敢生孩子?
④ 不敢生病,更怕家人生病?
⑤ 不敢參加聚會?
⑥ 不敢敞開吃
⑦ 不敢花錢
⑧ 買不起房
⑨?只能啃老
⑩ 自我懷疑
?—— 這是他們的故事——?
工作?4?年,月入?1 萬
存款?3 萬+;信用卡負債?1 萬
@小玫 | 29歲,IT數據分析師
“做手術時男朋友不愿借錢,我只能刷信用卡”
我有點盲目攀比,每月都要買好幾次衣服,每次 1000+ 左右。
羨慕別的女孩子買名牌包,5000 左右的我也買了幾個,新鮮幾天后發現也沒什么意思。
花掉了每個月的工資,帶給我一堆不再流行的衣服和包,朋友圈旅行的照片,和 1 萬多的信用卡負債。
前年我生病了需要做個小手術,需要交 3 萬的押金,我拿不出來。當時想問男朋友借錢,我旁敲側擊了,他卻沒反應,有點不耐煩。
我又不想讓父母知道,當時工作兩年了,怕他們知道我沒存款,為我擔心或者說教我。
后來只能轉另一家不需要交這么多押金的醫院,用信用卡刷的住院費、手術費。那一刻很責怪自己,覺得手里一定要有錢。
也是那時候決定再也不向男朋友借錢了,現在他已經變前男友了。
工作?4?年,月入?1.3?萬
存款?0
@凡凡 | 28 歲,廣告策劃
“曾經各地旅行打卡,辭職后外賣都吃不起了”
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經常旅游,想去就去,不分季節時間。
賺的錢都成了朋友圈打卡過得旅游地點:哈爾濱,上海,濟南……去每一個地方,我就慢慢悠悠閑逛,聞著味找吃的。
最近辭職,在家呆了仨月,赤貧了。
吃不起外賣,每天中午路邊攤,七塊錢一大碗面,管飽,有時候晚上餓了,再去 711 買根玉米。
周末更不愿意參加朋友聚會,大家會炫耀自己的包包亂七八糟奢侈品,自己完全插不上嘴。
最近有個朋友母親得了癌癥,賣了房子去治病,全家窮的要命。
那一刻我感覺,沒存款好可怕。
工作?6?年,月入?2.3?萬
存款?-2?萬
@Ann | 30 歲,公關
“戀愛對象有車有房,會嫌棄我吧?”
我是工資低時沒錢存,工資漲了存不住。
愛買化妝品,大概也就是 SK-II 那個水平的吧,不會說到海藍之謎。去年夏天去日本,買保養品花了 2 萬多,應該能用到明年春天結束了。
高級化妝品保養品可能給顏值中等的我一些安全感。
結果欲望越來越大,以前花 3000 買一批化妝品就能撐個兩月,現在可能要 5000。渴望更貴的東西,比如 1400 的魚子醬粉底。
結果工作 6 年,負債 2 萬。
最近跟一個男生走得很近,他家有房有車,如果以后要結婚,他沒什么可挑剔的。可我存款沒有,房子沒有,可能會被嫌棄吧?擔心對方會不會質疑我的消費習慣不好,對我有看法。
要說 27、28 可能還好,但是 30 歲了 0 存款,總覺得是有點羞恥的。因為家境一般,萬一家里有需要,我完全沒什么經濟力量可以支持。
經常陷入愧疚感,工作這么多年,好像都白過了。
工作?7?年,月入?1.5?萬
存款?—3.5?萬
@灰 | 29歲,品牌策劃
“老家修房子,拿不出來錢”
我工作七年,不想干就裸辭。每年一次,一辭辭仨月,經常是我存個5、6萬,三個月沒上班,就花完了。
每一年的那仨月,我都是邊心慌邊找工作。
平時消費就蠻奇怪,經常買一堆沒用的東西。前段時間我想喝茶葉,心血來潮,買了 300 塊的茶具,喝了三天就嫌麻煩。
現在離公司住的進了,我就想騎自行車上下班, 1700 ,車騎了一周就放那了。
裸辭還好,我最心慌的一次,還是去年我家里要修老家的房子,4 萬塊,其實我已經 30 了,應該來出這個錢。但我爸當時說時,我不敢搭話。
父母賺錢很辛苦,在老家,兩個人一個月幾千塊。年齡也都越來越大了,每次跟家人聊起錢,大家就習慣性沉默。
工作?9?年,月入?2?萬(加獎金年薪 30 萬)
存款?不到 10?萬
@阿布 | 30歲,電視導演
“買了房的前女友跟我討論朝向,
住在出租屋的我說,不懂”
在深圳工作,單位有工作餐,我除了租房,剩下的錢基本花在買和送上。
有年情人節,當時有個很火的玫瑰花網紅品牌,我訂33 支一束,花了 3900 多,眼睛都沒眨一下,當時覺得只要能讓她開心就好。
后面才清楚,我送 39 一束的她其實也會開心。
可我已經在這條路上走遠了,開房要開最好的五星,送都是要送卡地亞、寶格麗這些,10000+以上。感情上花的錢給我帶來了……很多張好人卡?男友力?很多句“其實你挺好的”?
旅行也費錢,去過二十多個國家,會提前做很多省錢攻略和路線,到最后機票還是選直飛的,酒店住五星的,攻略是沒有什么用的。
朋友圈各個國家打卡,哪天一不小心點錯刪掉了,刪掉都覺得好貴。
每年就幾張信用卡流水總額都有 100 多萬,不知道花哪去了,前兩年基本每年都負債,今年才好點,但存款還是少得可憐。
到了適婚年齡,才會發現自己沒有好好愛過,再愛一次就要想著怎么買房,太恐怖了。
在一個人追求更好的品質生活時,計劃會更長遠,結果你發現自己沒有錢,想給自己買的不能買,那就只能算了。
辦個健身卡 1.5W 左右,不舍得。想去上個英文補習班,差不多一年 6 萬多,現在一直擱淺著。年齡等不了我多久,再學就老了。
最慘的是,前女友們微信都沒刪,今年得知有兩位已經在深圳買房。
當前女友跟你探討房子哪個朝向更好的時候,我看看自己,則只有那些打卡朋友圈和出租屋的陽光陪著我。
感覺自己一無是處,這幾年到底在做什么,自己還把夢寄托在遠方,買特價機票,住好酒店,去更遠的地方,遠到自己都回不來了。
這個感受不難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