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匡開草
01
瀨戶家養了只小貓,突然一天小貓身體不適,被帶去看了醫生。醫生說瀨戶家的貓時日不多了,最后的時光里就喂它吃些喜歡的東西,盡量滿足它。
于是瀨戶的媽媽很上心,買了好多進口的高級貓糧,據瀨戶說起來,吃的比他都好。貓在一天天中越吃越胖,圓滾滾的,懶懶地耷拉個尾巴。
瀨戶爸爸一開始就不是很贊成,也很為難,但一想到這只貓也快要死了,也就是沒辦法的事了。
但一天天過去了,那只被判定活不了多長的貓,到現在已經又活了兩年。
對于瀨戶家來說,貓活著的期限是一個既敲定又不能完全肯定的數字,潛意識篤定時日不多,但并無法知道那個日子什么時候能夠到來,還能不能來?
暫定是短期而形成的寬容、善意,最后在遙遙無期中消耗殆盡,失去了耐性,多了煩躁。以此為契機,瀨戶爸媽在鬧離婚。
“結果太意外了!我以為最后肯定是貓死了!”朋友內海不禁感嘆。
“他們倒是真的要離婚了…”瀨戶垂下了頭。
02
東尼瀧谷在小沼英子取他所繪的插畫原稿時與之相識,并喜歡上了她。那時的東尼看來,小沼英子就像是為了穿衣服而生:英子幾乎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用來買衣服,漂亮的衣服讓她移不開眼,看到漂亮的衣服就一定要買下。而這恰恰是東尼認為的,英子和自己的共同點,東尼從沒有在繪畫和必需品之外再花其他的錢。
結婚后,在東尼看來,英子家務做得很好,是一個很好的妻子,但除了買越來越多衣服這一點讓東尼很困擾。英子控制不住自己地在買衣服、買鞋子。后來他們不得不從騰出一個柜子,到騰出一間空屋子來放越來越多的衣服、鞋子。
“如果有可能,是否能減少下購物?”終于有一天,東尼滿心憂慮地和妻子溝通,說出了他一直困擾但卻忍住的話,他真的很愛自己的妻子。
看英子望著自己沉默,東尼進一步小心地補充:“我不僅僅是考慮到關于錢的問題,我很高興你穿得更加的漂亮,但是你是否真的需要這么多衣服呢?”
英子還是沉默了一會兒,她知道丈夫是在為整個家考慮。
“我知道我應該這么做,但我控制不住自己不去買那些漂亮的衣服...”
這次溝通后,英子開始盡量不讓自己出門,這樣能讓她不去想那些衣服,自然就不會購物。
英子在“我真的不需要這么多衣服,我只有一個身體。”的自我控制下,退還了一件件心愛的衣服。但在回來的路上又反悔,無法控制地去想那些剛被退回去的衣服,細到懷念它們的布料,它們的款式,仿佛那些衣服在她眼里,也有了自己的生命。
終于,她還是掉轉了車頭,回去找她的衣服,回去找回剛放棄的病態購物欲,也就在回去的這個雨夜,英子意外出車禍,死了。
不敢想象,如果英子沒死,這段感情該換成怎樣的走向?英子做出了讓步,但自我控制無效后,失敗了。而東尼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但能看到的是,東尼癡迷于繪畫,以此為業;英子癡迷于購物,為之發狂。這兩者的相似點,在現實漸漸平靜也平凡下來的生活里,漸漸減弱了。
03
《螢火蟲之墓》中,因空襲而失去母親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去投奔唯一知道的親戚,起初,親戚還很同情地對待遠道而來的親人。但好景不長,物質的貧乏使人們彼此冷漠,碗中越來越少的米飯和越來越多的白眼,從暗到明晃晃的譏諷讓清太知道,是時候帶著妹妹離開了。
而在戰火紛飛中,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清太和節子在饑餓漸漸走向了死亡。
同情是有時限的,包容也是有前提的。
04
“你對外人那么好?家里人知道嗎?”
對于陌生人所擁有的善意跟寬容,在于僅僅一面之緣或者彼此相見的歲月在漫長的生命線上根本不值得一提,但如果這個時間線無限延長,到了無法預計的程度,你是否還會對日益暴露出的問題作出一如既往的寬容跟喜愛?
“他是客人,要多包容。”
“人家好不容易來玩一趟,別太小氣!”
“你就借他玩一會兒,玩完就會還給你了。”
對于不喜歡的人的來訪,你從小聽到的是父母的好言相勸,能夠接受也在于前提是短時間的叨擾,他只是短暫的來訪,他只是短時間的占用你的所屬物。那么,如果時間夠長,這點的好言相勸是否還會存在?你是否還會接受?
長大后,越來越少提去別人家玩,即使是玩,也是短暫時間內的事情。你也怕了叨擾,怕了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你的習慣,你的常態,只愿也只能暴露在“自己的狗窩”,那個你能隨意、安然待著的地方。
那時候,你可能已經知道了:
時間是會打敗寬容的,
時間也是會減弱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