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暫時接管俱樂部的公眾號運營,一位同學的留言勾起了我的 “圣母心” 。他是另一個俱樂部的PR,想向我請教如何把公眾號做的美觀一點。我們加了微信開始交流起來。與其說是交流,不如說是我在滔滔不絕地針對他們的公眾號提出改進建議。
當我將一條條建議整齊有序地列出,發給他后,他僅說了一句「謝謝」就草草結束了此次 “交流” ,并至今杳無音信。我在等他的觀點、他對宣傳的理解,還有技術和審美的看法。但現實就是我一臉懵逼地看著干巴巴的兩個字等待下文,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事后我開始思考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我表現的太熱情,這樣顯得我給予的幫助很廉價。
這就如同女生對男生獻殷勤或表現出欣賞的態度后,男生會不屑一顧,反而對那些不理睬他們的高冷女生萌生好感。因為太主動往往意味著對方的獲取成本低廉,很難珍惜。
當然,對于公眾號交流這件事抱著積極主動的心態是對的,大家互相學習才能共贏。但也不要像我一樣,對方沒怎么陳述觀點就自顧自地把經驗和心得全盤托出,還換不來對方的回應和感激。雖說付出是自愿的事,既然選擇幫助別人就不要期待回報,畢竟我們的熱心并不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礎上。但是也要適當矜持些,只有重視自己的勞動成果,對方才會珍惜你為他帶來的價值和幫助。
對待朋友,我一向傾情相助,能做到100分,絕不做到80分。對于陌生人,我們是否應該把握一個度?這個度不是讓你留一手,而是要循序漸進地破冰,建立一定的信任后再決定幫助的量值。不要在一開始就將你的大部分熱情不假思索地投入其中,這樣可能會嚇退對方,對方也會質疑你的可信度和提供信息的價值。
我是「免費」的。
大家對付出的敏感度高于得到的幸福感。就像一段戀情結束后,雙方往往糾結于為對方付出那么多,卻換來分手的結局,忽略了在一起時彼此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道理在金錢方面也適用。
人們通常會對投入成本高的東西更加珍惜,對成本低或者免費的東西置之不理。
我曾在網課上投入一筆不小的開支,雖然在付款時有些肉疼,但這筆錢同時也成了我堅持學習的動力。為了花出去的銀子也要持續學習啊,這年頭誰和錢過不去?偶爾也有一些免費的課程,但多數時候等到課程結束我才意識到原來我預約過,但早已把它拋到腦后了。
有時候通過你愿為一件事投入時間金錢的多少可以看出你的誠意。
很多朋友問我英語的學習方法,有沒有推薦的書或課程。首先我必須慚愧地承認我的英語并沒有多么好,只是在口語聽力方面略比一些非英語專業的同學好。我也正在學英語的路上越走越遠,自大學畢業至今一直沒丟掉對英語的熱情。我想這也許是不斷有人問我英語學習心得的原因吧。
最初我會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詳細向他們介紹我認為有效的方法,并將我學習的網課推薦給他們。因為我確實從中受益匪淺,也很認可老師的教學方法。但隨著咨詢人數的增加和我對前期咨詢對象的后期跟(詢)蹤(問)調(觀)查(察),我發現那些傾向獲得免費資源,毫無學習目的的詢問者多數沒有付出行動,還有一些只是堅持學習幾天就放棄了。而極少數愿意投入金錢獲得更好資源的朋友,表現出持續學習的勢頭。后來再有人問我相似的問題,我會根據他們對付費網課的反應來判斷他們的決心。畢竟一個不舍得用一件衣服的錢買一年優質網課的人的決心會有多大呢?
沒能及時看出對方的誠意就瞎操心。
溝通時可以先陳述一個觀點,等待對方回饋后再拋出下一個觀點。通常一位有誠意的朋友會事先準備好問題與你交流探討,而不是只聽你一個人說,不知道問什么,也毫無回饋。
前一陣我問一位健身戈戈怎么健身減肥,他很機智地回答說你先去健身房練,后期我會推薦你一些書和方法的。這看似回答實際什么也沒回答的話實則透露出他早已看出我是個堅持不到一周的無藥可救的妹子,即使告訴我應該吃什么,怎么練,我也不會去健身房的。
現如今能遇到無償相助的陌生人不容易,請不要濫用別人的善心和熱情,拿出你的誠意和感恩的心,不要讓這個世界的溫暖因你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