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當下,哪些人比較焦急,可能有人要說是所有火爐的人,焦急地盼望一場及時雨,或者是下一個節氣的早點到來,立秋之后總不至于太熱吧。但焦急地等待一場雨的,還不是最焦急的,還有兩類群體應該更焦急,高考生和畢業生。
1
高考結束后的現在,正是錄取通知書呱呱墜地的時候,大珠小珠落玉盤。還沒收到錄取通知的,焦急地盼著;收到錄取通知的,卻又不是最想去的大學,便糾結地想著。這還不是最焦慮的,最焦慮的是,大家還不斷地對比著。
比如最近的一份高考狀元的調研報告,從家庭背景到個人情況,對比細致的很。不同人看了會有不同角度的解讀,關注寒門出貴子的,會看看戶籍對比;關注學區房的,會看看升學背景。
對比完了,目標就有了,接下來的就是行動了。有的信誓旦旦,買房就買學區房,有的運籌帷幄,決勝入戶積分。忙的很,不忙不行啊,就算做不了狀元家,榜樣,探花,梅花也行。
2
第二類,焦急的應該就是畢業生了。原來的一句,畢業即失業,已經過時,還不能真正地戳動小心臟。而當到手的工資,小一半或一半或一半以上就得交出去,真如萬點暴擊。一次萬點暴擊也就罷了,暴就暴在還是每月一次。舉頭望明月,胸悶心塞地說出:“帝都之大,魔都之大,竟租不下一個單房!”,悲憤而又霸氣。
還有專家把這么苦大仇深的事情拿到明面上,應該是好心吧。房租收入比是個好東西,如果哪位好心的老板看了,也許還漲漲工資呢,如果哪位熱心的房東看了,莫非還會降降房租呢。反正就當寫出這報告的專家是好心吧。
3
這兩件焦急的事,連在一起,發現其實是一件事,一件兩頭堵的事。看來,人生是在給我們演一出大戲啊,這一幕和后面的一幕,看似隔了三秋,其實是骨肉相連,當局者難免著迷,但轉念一想,我們著迷這世界的,不正是這局,或是這局中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