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_宸彬
老人說,我們這一代是最后一代可以看到莞城最后的紅瓦青磚的了。
“那就是生命里的點綴/留在那一天閃亮”。梁靜茹輕巧的歌聲跳進了我的耳朵,在朋友精致的空間里,伴隨著這音樂,我看到了一篇日志——九十年代的童年回憶——讓我觸動萬分,腦海中兒時的回憶翻騰涌動,依稀浮現,于是迫不及待地提起筆,寫下,寫下,用我笨拙的文字描繪我七彩的童年回憶。
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城區東方紅、批發街一帶。那里曾是老莞城的經濟核心,從早到晚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就使得水泥路面也抗議地露出了幾條長長的裂縫。看到了許多老城區的照片許多熟悉悉的景象映入眼簾,有賣漁網和老式竹釣竿的店鋪,坐在門口的老伯微笑著扇扇子;有賣晾衣竹和掃箒、扁擔的店鋪,商品從店里一直擺到街上,坐在竹凳上的阿婆手里拿著兩根長長的竹片條、在織著什么,純手工并且工序透明度百分之百;還有最熟悉的一家食品批發店,一箱箱的商品甚至擺到了店里的過道上,想買什么客人只要說一聲,老板便帶你穿梭在這些紙皮迷宮中,找到了便羅列出幾種品牌款式供客人選擇,而假如你想散裝購買,老板便帶你從“嘎吱嘎吱”響的木樓梯上三樓再讓你自由挑選,這便是父輩的超級市場了。有的商店會撐開一大塊“紅白藍”尼龍布,在四個角系上較長的木棍,一支起,便成了帳篷遮雨遮陽,經濟實惠。有時大雨使帳篷中心凹下一塊,便說明積聚了一定的雨水,此時只要用手輕輕一抬,雨水便嘩啦嘩啦從四周溢出,而各個店的老板一般會把幾只桶放在帳篷四周,收攤的時候便用桶中的水沖刷門店前的一小塊行道,既方便了大家,又使店面整潔。
批發街的兩端分別連著芹菜塘和振華路。芹菜塘是一個服裝商業帶,一般出售布料和童裝,還有價謙物美的各式成人服裝,曾經鼎盛一時。由于運河小學在附近的緣故,也會有幾家文具小食店鑲嵌其中,倒也不決和諧。因為道路規模的限制,汽車不能管理方式內,芹菜塘便宜當之無愧成了當時莞城最繁華的步行街。芹菜塘的盡頭便是莞城的老食街,光明路。早上這里除了一家“肥仔腸粉”擠滿了吃早餐的人們外只是一條普通街道,買完菜的主婦從這里回家,可是一到晚上,這里便燈火通明,各食肆門口坐滿了人,粥粉面飯應有盡有,是絕佳的夜宵場。一杯啤酒下肚,略顯疲倦的人們便又容光煥發。
而批發街的這一端——振華路——是一條賣電器、海味、文具等的綜合街。而在振華路中間的三岔路口,有一間叫“東方紅照相館”,老老少少的莞城人辦什么證件都去東方紅拍照,說只有東方紅才拍得好,逐漸到后來,人們便把振華路前半段賣自行車與電器的叫振華路,后半段干脆叫東方紅。振華路可以說是莞城是最有嶺南特色的一條街了,一走到底盡是騎樓風格。這種風格既不影響樓上的采光,又為樓下遮雨遮陽,恰恰迎合了嶺南的氣候,即便在下雨天行人也可以不帶傘大搖大擺地一狂到底。在振華路,飲食的發展不如光明路,卻也有獨當一面之處,白天有一家馳名遠近的牛腩面館總可以招來許多客人,并且就開在學者容庚的故居旁。學者的故居好像被當作文化遺產保護起來,大石磚的外墻和典型的青磚紅瓦房屋殘存著上個世紀的味道。晚上,也有一些小販推著車子擺在東方紅門口,整條路黑漆漆一片,只有這里守著一方光明,這里有鹵水,肉丸、特色小吃“雞蛋仔”和廣東涼茶“火蔴仁”、“清保涼”,深得人們的喜愛。
小時候我就住在東方紅附近,曾經很喜歡超人的我經常跑到東方紅對面的碟片店間問最新的一集進貨沒,就這樣買回了一整套的超人迪加VCD。
東方紅那里有一條寵物街,鳥魚貓狗一應俱全,每每走過,各種動物此起彼伏的叫聲便成了一首美麗的交響曲。
振華路的尾部連通水果街與細村市場,海味,果蔬,魚肉及日常用品都可在這里購全,這恰恰以批發街為樞紐的一個大商業圈,囊括了莞城人的全部日常生活。還有一棵大榕樹,成為老人們下棋的好處所。
然而,繁花似錦,你便待落英繽紛;月明如晝,你便知桂魄將殘。終于,老莞城衰敗了。
東莞在發展老莞城的年華耗盡,隨著東城,南城新城區的興起,振華路縱被修葺一新,也無法力挽狂瀾。只有莞城的西城樓還在,它還是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汽車從它兩旁過,它獨自擎著歷史,默默注視周圍的一切。西城樓周圍有個小丘陵,已被改造了文化廣場的一部分,綠樹紅花小池塘。
莞城的興旺被帶到了西城樓的另一端,停留在人們耳邊的,是市橋路、新風路這些逐漸成為興旺的商業街道路名稱。這些商業街既有名牌服裝和珠寶店,又有經營學生小飾物和廉價服裝的小商店,尤其是精美的文具和千奇百怪的格子店,受到周邊在校學生的青睞。新時代在有限的空間里無限地膨脹,西城樓大街、柏麗名店街,像風一般把莞城的紅瓦青磚卷成殘垣斷壁繼而倏忽遠去,對于它們存在過的證明,只能偶現于九十年代出生的我們斷片似的記憶或者父輩父輩在回憶時眼角泛起的渾濁淚珠的倒影里面了。
木巷、賜歸巷、松柏街,興賢里……對于每年一個老莞城人來說,這些名字都承載著沉甸甸的重量,它們在一次次拆遷令的下發中逆著洪流與整一個大時代抗衡,當然,里面必然存在著釘子戶,有一部分、也確實為了金錢,但更多的,是老一輩對他們大半個世紀的生活的捍衛,以及左鄰右里緊緊情牽的一雙手的不舍。莞城作為市區,鄰居間,沒有農村“一村一家”的深厚情誼、但也起碼是在生活這條戰線上共同進退的戰友,起碼在街市商鋪有促銷活動時會吆喝著知會鄰居一聲。回憶起兒時在奶奶家的天臺逗著自家的狗,聽到幾聲熟悉的呼喊,我站起身熟練地在一片高低參差不齊的橙紅瓦片海洋中找到那一條罅隙,看到小伙伴們正站著朝我揮手,我“咚咚”地跑下樓道,在老人的囑咐聲中帶上門,和伙伴們像一群野孩子一樣到處玩耍到處亂竄,調皮搗蛋的我們湊著零碎的硬幣買來一盒火柴型炮竹,劃著了丟進下水道,“呯”一聲污水飛賊,大人們一手撐著腰一手指著我們開始罵陣,我們就像游擊隊一樣四散消失在迷宮般的小巷盡頭,在一些秘密基地集合。
所謂的秘密基地,就是一些廢棄的舊屋或者附近的單位宿舍的樓梯背,我們常常進駐的一所舊屋子,墻身由青灰色的大磚頭砌成,還有高高的地墩子,年幼的我們需要用手提著褲腳才能跨進去,腐朽的木樓梯搖欲墜,迫使我們止步于一樓,我還試過從家里偷來電蚊拍,在昏暗的廳堂中,雙手舉著蚊拍掃動,“啪啦”的聲音應著銀白色的光點亮起而響著,我們凝神看著,覺得像極了在燒安全煙花時迸出的火花。后來行跡敗露,大人并沒有加以阻止,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那房子鬧鬼,然后踢著拖鞋揚長而去。我們面面相覷,從此再沒進去過。
霧狀的童年歲月煙消云散,我繼續拖動鼠標在單曲循環的帶著微微感傷的歌聲中看著舊莞城的照片,照片被別出心裁地流成了帶著歲月味道的楬色調無論是在街頭用細線給人拉面皮的阿姨,抑或衰敗了卻仍屹立不倒的華僑大酒店,還是依舊人頭涌動的象塔街文具攤檔、每一張都似一道海浪,滋潤并侵蝕著腦海中隨著年歲疊加和時代變遷的我對莞城的印象它裨補了我因成長而缺失的回憶,淘去了燈紅酒綠的新城帶給我的不真切的家鄉感覺……。
昏黑發臭的運河水重被注入了帶著生機的綠色,開始汩汩流動,這無疑是老莞城人聽到的最好的消息,紅瓦青磚的時代隨著上個世紀運河的停流戛然而止。莞城的新紀元開始了。我輕點關閉日志窗口的按鈕,抬手用力地擦去籟籟掉落的眼淚,身為90后的莞城人,能看到紅瓦青磚的最后一代,我寐上雙眼,在腦海中為逝去的老莞城擏上一杯黃土,被風干的淚痕化為笑意,迎接莞城的新時代。
我沉溺在珍存起來的舊莞城世界里,在橙紅的瓦片上,迎著風張開雙臂,泰坦尼克式地在風中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