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默了然
題記:我們往往在有人管的時候嫌對方煩,沒人管的時候又盼著有人管。正如《圍城》中所說,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聽了下面兩個故事,我認識到:生活的幸福,往往都體現在瑣事上,擁有時有多珍惜,失去時才能有多坦然。
1.
其實,我不是不想有人管我,只是,還沒有遇到能管我,我也愿意讓他管的人。
以前,無論家人或朋友,對我的評價一致是,你真的好獨立啊。
對此,我總會奉還一句:怎樣,本小姐就是不喜歡讓人管,就是喜歡這自由。
父母常年在廣州打工,我從3歲起,就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如果幸運呢,每逢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會回老家一趟,我就能見到他們一次,總有十來天的相處時間。
奶奶不識字,爺爺一般不管事,從小到大,我都是自己替自己做決定。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升學考試,父母從來不曾過問過。
媽媽只是在我很小的時候給我買過衣服。她說,每次她買來,我不是不喜歡,就是嫌不好看。后來她就再也不給我買了,讓我自己看著買。
每次打電話,父母的第一句話總是:卡里還有錢嗎?
當同學都在抱怨父母管得太嚴時,我的父母從來都是跟我說:不用跟我說是什么事情,跟我說也沒有用,我又不懂,你自己看著辦就好。
久而久之,遇事我就不再問他們意見了,自己默默地處理好一切。
同學們都很羨慕我,沒人管,沒人說教,好自由。每當那時,我總會驕傲地昂昂頭,瀟灑地丟下兩個字:那是!
其實,他們不知道,我的內心有多羨慕他們。我覺得,有人管著自己是一種幸福,那種幸福,是我盼望了二十多年也沒有盼到的。
這種自生自滅的狀況,直到遇到了軒,才宣告終結。
軒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后兩年,我們在上班途中的地鐵站相遇了。我們互相打了個招呼,匆匆留下了對方聯系方式,就各奔東西了。
我以為這次偶遇,只是人生中的一次寒暄罷了,雙方客套一下,過后也就忘了。
誰知沒過幾天他打來電話,約我周末一起去郊游,慢慢我們開始交往了。
軒是個很體貼的人,做事細致又周到。跟他在一起,我再也不用事事操心,也不用在事情沒辦妥前提心吊膽,或是心急如焚。
有軒管著,事情辦砸了,我就可以借口不是自己做的決定發發脾氣,撒撒嬌。以前自己一個辦事,辦好了還好,要是辦砸了,連一個發泄的途徑都沒有。
有人管著,每到周末,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做只大懶貓,吃了睡,醒了吃。不用擔心外面是否刮風下雨,也不用擔心物價是否上漲。
一直以來都過著自己管自己的日子,現在突然間有人管我了,感覺……呵呵呵,開心!
你說我是不是犯賤?可我樂在其中,哈哈。
2.
老伴去世后,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老伴比我小兩歲,卻把我當孩子一樣照顧。
結婚四十年來,只要她在家,一日三餐不帶重樣的。每天吃多少蔬菜和水果,喝多少牛奶,她都安排地妥妥的,從來不用我操心。
老伴有聽天氣預報的習慣。天冷了,她早早就給我備好了衣物,叮囑我,今天冷,多加件衣服。下雨天,在我出門時,她會及時把雨傘遞給我。
我看書時,老伴總會給提前給我泡好茶。隔一會,再切好一小碟水果,笑瞇瞇地給我端進來,催我吃水果。有時候,我正看得深入,覺得思路被她打斷了,不禁嫌她礙事,就會對她嚷,我看書的時候你能不能不要打斷我。老伴從不還嘴,也不跟我計較,下次照樣還是給我端來。
生病了,老伴陪我上醫院,樓上樓下跑前跑后。只要我的身體沒好轉,她就日夜守護在我身邊,沒有一句怨言。
這么多年,在老伴的照料下,我的生活過得井井有條。她走后,凡事都要自己打理了,我才發現,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多差。回想起,婚后自己從來沒有去過一次菜場,沒有做過一頓飯,也沒有洗過一件衣服,所有的家務瑣事都是老伴一個人默默地操持著,我就忍不住想哭。
她走后,再也沒有人會做好飯等著我回家,也沒有人叮囑我天涼該添衣服了。回想起,有她管我的日子,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