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媽媽會給我講《小白兔與大灰狼》的故事。“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媽媽總在講完故事后認真提醒我。
那時候,父母都要上班,我一個人在家是常有的事。有人敲門,我會站在窗臺上往外看看,確認是熟悉的人,才會小心翼翼地開門。
兒時的印象中,并沒有遇過什么壞人。但是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的習慣,一直伴隨著我一直到長大。
糯米在2歲半的時候,就學會自己開門(包括鐵門和木門)了。每次我下班回來敲門,他都會屁顛屁顛地應聲開門,仆倒在我懷里。勞累了一天能夠收到這樣的禮物,我自然是十分歡喜,但隱隱地也覺得,如果是陌生人來敲門,糯米會不會也毫無警惕地開門呢?
我不愿意嚇唬孩子,把陌生人描述成恐怖嚇人的吃人妖怪,不負責任地擴大他的心理陰影面積,導致他往后在人前畏畏縮縮。我希望幫助他學會冷靜和理智,對陌生人有防備又不顯得膽小。
機緣巧合,我終于找到了安東尼·布朗(《我爸爸》、《我媽媽》的作者)的這本書:《咚咚咚!是誰呀?》。
《咚咚咚!是誰呀?》是一本適合3歲左右的親子共讀的繪本,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的睡前故事。
“咚咚咚”是誰來敲門啦?門口來了一只超級大猩猩,胳膊粗壯毛茸茸,還有滿口的白牙。
小女孩說:“那我可不讓你進來!”
后來,又來一個邪惡老巫婆、一只可怕的怪幽靈、一條身披鱗甲的大惡龍、還有一個又高又大的巨人......
小女孩都不讓他們進來。
最后,爸爸來了,他說:“我是爸爸最愛你,大大的擁抱在等你,講個故事給你聽,還有熱熱的巧克力。請問我可以進來嗎?”
女孩在床上歡呼道:“進來,進來,快進來!”
故事的最后,小女孩一邊喝著熱熱的巧克力一邊偎依在爸爸在懷里......
這個簡單的故事滿足我對用溫暖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的初衷。作者安東尼·布朗延續了以往溫馨又充滿童趣的繪畫風格,讓孩子們明白道理。
用童話里的壞人的樣子,替代現實生活中可憎可恨的壞人來提醒孩子警惕,對一些憂心忡忡的大人們來說,難免感到有些可笑。然而我并不這樣看。大人們抽象而又冗長的道理如果沒有找到落腳點,單憑著枯燥的喋喋不休,很難說進孩子的心里。
而故事的神奇之處在于,它隱藏著的寓意、思考和不可不知的道理會隨著情節的深入一點一點地鉆進孩子的腦袋里,不停地消化、改變、并沉淀下來。溫暖的童話更是如此,它們飽含著孩子們對安全感的渴望,用愛之弦,打動孩子的內心,潤物無聲般地滋養、教化孩子。
當我想要告訴孩子“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時,我會默默地打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