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的是RF時間應用法則。千萬不要小看這兩個英文字母,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會發現,其實你所有的時間分配,都離不開這兩個英文字母的導向。
R: result, 代表的是結果。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做什么事情其實都是將就結果導向的。比如學生參加高考,考個好大學;求職者找一份好工作。總的來說,結果是我們為了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重視和追求的,它決定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站在什么位置,值多少錢,擁有多少自由度。
在大部分人的人生規劃里面,R代表經濟能力,專業級別,社會地位,閱歷,經驗,有效的人際關系。收獲大的,我么可以稱之為高結果,反過來就是低結果。
F:feeling, 代表的是個人感受
開心,愉快,迷戀,喜悅,這些都是我們的個人感受。感受很容易理解,讓你感覺好的,就是高感受;反之,就是低感受。
如果說我們人有理性和感性的一面,那么,選擇高結果是理性的,是生存的需要;而選擇高感受,是感性的,千金難買我愿意。
必要的情況下,感受F是可以被我們犧牲的。我們一切努力都是要向著結果前景,換言之,就是大家常常說的,最對的事情。
可是,感受卻主宰了我們對時間的選擇。我們都是正常人,我們有雄心,但做不到忽略感受,只追求結果。?
明知道打游戲,看電視消磨時光,可是那樣輕松快樂,于是你不由自主就會按下遙控消磨時光;學習,加班,跑業務是對你有用的,可是你卻磨磨嘰嘰,不想去完成。
我們學習時間管理,其實大多是為了追求高結果,更多的社會價值。但如果你仔細思考,你的時間利用,往往是由高感受(HF)導向的。我們大多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屈從于給你帶來美好感覺的東西。
當然,如果幸運,你的高感受和高結果相統一,那就再好不過了。
比如你熱愛畫畫,剛好你的插畫買的特別好,可以給你帶來可觀的收入和自由時間,那么恭喜你,你的時間管理基本沒有問題。高感受會自然把你導向你喜歡做的,給你帶來高結果的事情。
可是,大多數普通人都沒有那么幸運。你只能把畫畫當作業余愛好,還得考慮它消磨了你的多少時間。
所以,我們利用時間的效果取決于結果和感受之間的關系。下面提供一個RF四象限圖,結合上一節說到的有效時間,無效時間的歸類,你可以自己做個練習,看一下自己平時花的時間主要落在哪個象限里。
我們把帶來高感受,高結果,盡量落在有效時間之內的事情稱為HighF,大多認真工作和真正熱愛工作的人,都會花很多時間在輸出結果上面,結果和感受可以互相促進。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那就是很幸運的。
現在,我們還是來說一下RF的具體應用原則。
1. 盡量讓你的高感受和高結果結合在一起,并且讓這個象限的事物列表盡量落在有效時間表之內。
要做到這一點,還是要了解自己,設計自己的生活路徑而不是隨波逐流。之后,你就要將這個路徑分解為幾個可以完成的目標,配備各種資源將其實現。(后面會慢慢提到)
2. 避免低感受低結果的結合,這里面的時間大多數是無效時間。試想,如果你既不能做個有用的人,也不能做個有趣的人,那么,不但是別人不愿意同你相處,久而久之,你也會產生自我厭惡。
如何避免自己的時間落在這個象限里呢?我們這里有一些例子。首先,你不要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約會,也不要隨意幫他們的忙,不要沒有準備的做某件事情最后以失敗告終。
也許你會想,如果我這樣,別人會不會不喜歡我?其實,人生越往后走,你就會發現,如果你持續輸出高結果,那么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你,因為,你有用;反之,如果你持續沒有輸出,無論你是一個多么Nice的人,根本沒有辦法建立起有效的人際關系。
只在一種情況下,低感受,低結果的事情可以考慮去做一下,那就是必要利他原則。
比如你陪父母去走親戚,雖然你自己低感受,低結果,但帶給了父母高感受。但即便如此,這樣的事也是越少越好。
其實,如果所做的事情落在高感受高結果,或者低感受低結果象限,還是比較容易區分。那么,其他兩個象限,人的自制力的自律就要占了很大比例。換言之,真正的時間管理,在于你如何對待其余的兩個象限。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祝你做一個既有趣,又有用,有快樂的人。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