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故事精彩和政治正確,更深層的是人類心理的展現。
認識昆汀還是因為姜文教他說“牛逼”,只以為他是一位喜劇演員,于是閑來無事決定看看他的電影,一搜履歷才知道,他是好萊塢很有名的怪才導演,我喜歡的低俗小說就是他的作品,更讓我對他的電影有了期待,挑來挑去,決定從評分較高的《被解救的姜戈》開始。
這部電影剛開始就吸引了我,爵士樂、西部、南北戰爭前、后背鞭痕累累的黑人,這注定是一部英雄主義的電影。但和落入俗套的英雄電影不同,這部電影有一個很大的特點,觀眾很難猜對劇情的發展,處處包袱都出乎意料,兩個小時的劇情毫不拖沓,從這點來說,昆汀很尊重觀眾,不把觀眾當傻子,觀看過程自然很過癮也很費精力。
電影看到一半,不得不聯想起國內的一位導演,就是前面說的姜文。電影的敘事方式、光線、鏡頭、畫質,那種“離題式”的對白,像極了《讓子彈飛》《一步之遙》,當然像歸像,個人認為姜文的電影,這種感覺更強烈,就像是在昆汀的染色布上,又上了一層料。
整部電影很具文學性。何為文學性呢?就是作者不會上來就直接告訴你,人性是自私的,世界的本質是殘酷的,愛情需要勇氣等等,這不是文學。文學是給你一個故事,然后作者把想要說的全部隱藏在故事低下,甚至不給你在地圖上畫重點,你自己拿著鐵鍬去挖,挖出來就是你的,挖不出來就只是跟著地圖欣賞了一路風景。《被解救的姜戈》不光是西部牛仔養成記加愛情加種族平等故事,還有有關于“奴性”。
電影里沒有奴性的人寥寥無幾,農場主自然不用說,他本就是土皇帝了,電影也無法著力表現他的奴性,但我相信他們也是有的,比如小李對他父親的奴性,也就是對父權的奴性。沒有奴性的可能只剩德國人、姜戈和姜戈妻子了,也是三個主要正面人物,三個自由人。
德國人是個有大愛的人,本可以在過完那個冬天后,拿著豐盛的獎金去享受生活,但他偏要要為了姜戈去冒生命危險,偏要去對抗可怕的奴隸主。對黑奴販他不會有任何憐憫,電影一開始他就風輕云淡的懲治了兩個。隨著劇情的發展,昆汀把德國人的大愛一點點挖掘出來,越挖越明顯。有兩個表現人物性格的高潮,第一次是小李命令狗撕扯逃跑的黑奴時,德國人在冒著暴漏身份的情況下,要解救黑奴;第二次是最后槍殺小李時候,徹底把飽滿的人物本性描繪了出來。他原本可以和小李握個手,然后平安離開的,但昆汀可不會這么辜負電影,德國人并沒有握手,而是自殺式的槍殺了小李。他知道,握手就意味著向可怕的種族主義和解,握手就意味著,他認同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把黑人當馴獸,用對待不聽話的牲畜一樣對待黑人,黑人和牛羊狗一樣的生物,只不過是站著走路的“牲畜“,這些是德國人從心底不認可的,于是他真誠地面對了自己的內心。
在看電影過程中,我不斷的說,不要讓德國人死,我很喜歡這個角色,但最擔心的還是發生了。我相信昆汀也不想他死,但是不行啊,他必須要犧牲啊,如果他有殺死小李,并且成功脫身的能力,他就不會糾結于是不是握手,直接開干就好了,那電影就真就落入俗套了,昆汀也就不是昆汀了。
姜戈,故事的主人公,他在故事中承載著黑人的尊嚴,和美國國家的政治指向。從故事開始,他和另幾個黑人被鐵鎖烤著,露著滿是傷痕的背,趕著夜路。鏡頭給了姜戈幾個臉部特寫
,他眼神中有著另外幾個黑人沒有的渴望,背后就是故事發展的原動力——愛情。他愛著妻子,一種可以舍棄生命的愛,其他所有問題都排在愛情了后面。他有大部分黑人沒有的勇氣,如果說剛開始他只是敢怒不敢行,當他被德國人解救出來后,敢怒敢行,所有白人可以做的事,他全都可以,甚至做的更好,這更堅定了他的信念:黑人不比白人低級!他成長速度驚人的快,最后成熟度甚至超過了德國人,在任何時候他都異常冷靜,表現的天衣無縫,讓以小李為首的白人都不敢輕視,甚至讓黑人產生了可怕的嫉妒之心(后面細聊這有意思的細節),直到他見到了被虐待的妻子,他心中才出現了波動。姜戈在電影中,充當的是我們熟知的英雄,勇敢、無畏、能力超群,最后替觀眾們出了一口惡氣,完成復仇。昆汀在塑造姜戈的時候,對把人種不平等的反思也加了進去,姜戈的成長過程也是昆汀反駁的過程,做為黑人,姜戈射擊、騎馬、心理穩定性,比任何人都強,任何白人,所以黑人為劣等人種,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的白人想象出來的,不同的只是膚色而已。而有的白人,自大、殘忍、貪財貪命,所以到底什么才是評價一個種族的標準呢?有沒有這樣一個標準呢?
再就是影片最引人深思的人物了,小李的黑人老管家。他是最具奴性的代表,做為黑奴,他幫白人打壓黑奴,甚至比白人更心狠。從他心底里就篤定,黑人是下等種族,做為黑奴他很稱職,想方設法維護白人的權利,寧可頂撞主人也要把姜戈趕下馬。后面的禍根也是由此而起,他不允許白人的權力受到絲毫威脅,小李是以利為重,他是以白人權力為重,這是影片中他和小李幾次爭論的根源。
其中有一個片段,晚宴時姜戈和妻子幾次對視被老管家捕捉到了,僅僅幾個眼神,就讓老管家起了疑心,更是推斷出了姜戈的來意和偽裝的原因,小李這才醍醐灌頂,明白了一切。這也是黑人能力和白人的一個對比,那又奇怪了,黑人能力不差,白人的權力又是誰給的呢?恰恰是一個個像老管家這樣的黑人。“老管家們”,聰明并且愚昧,他們甚至享受其中,而這可怕的思想,讓整個美國南部的社會結構堅不可破,每個黑人從出生就開始被洗鬧,像是無盡的沼澤,除了北方人和姜戈們,誰還有改變的意識呢?姜戈之所以是英雄,能力是其次,更重要的,他是精神的英雄,他知道生而為人可以為自己而活。
這部電影表現的歷史已經不重要了,美國的種族歧視也好了太多,但是從姜戈和德國人身上釋放出來的問題,關于“我”該如何和這個世界相處的問題,何如與“自己”相處的問題,希望能讓觀眾有更多啟發。
總之,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上了昆汀,非常期待他的《好萊塢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