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外面的溫度嚇得我根本沒有想出去的念頭,早上起來收拾一下,還是來泡圖書館好了。
說實話,在圖書館我也不是那種埋頭苦讀的那類人,我總是在看“閑書”,散文、小說、評論等這類閑書,所以一般有人問我最近看什么書了,我只能回答一句“都看些閑書啦”!以至于前幾天導師讓我修改我的論文,我現在還在拖著,沒有寫下去的欲望,總覺得寫出來的東西沒什么意義,就是一堆文字堆砌出來的而已,這樣我便說服自己做一些比較喜歡的事情。
昨天看完一本算是隨筆的書吧,寫書的叫做麥子奇的年輕作者吧,書中的一些觀點還是能引起共鳴的。他在講孤獨,其實沒有一個人不是孤獨的個體,只是有些人享受著這份孤獨寧靜感,還有些人太厭惡它了,想方設法地逃離這個空間,將自己的生活制造出一種很豐滿的景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判斷,這個無可厚非。不過,不要害怕孤獨,這是和自己相處的絕佳狀態,它讓你有時間去思考自己真正喜歡什么,自我的價值怎么樣去實現,自己適合什么樣的環境,而不是看別人在干什么我們就跟著去做什么。
還提到一點關于出去走走的話題,現在的年輕人很向往自由,每天在朋友圈看各種雞湯以及朋友們出去嗨的狀態,感覺這個世界上除了自己,每個人都過得很滋潤,好像不用上班、學習,都在看外面的世界。
雞湯我們可以喝一點,但是不能營養太豐盛,最后影響我們的大腦正常運轉。主次一定要分清楚,很多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他連基本的經濟基礎都不是很堅實,憑什么說走就走呢?除了家庭背景很好的人,可以真正達到說走就走,很多人還是要為自己眼前的茍且買單的。因為我考研比較晚,我有很多工作的朋友,一方面她們總勸我在學校的時候時間很充裕要多出去走走,不然上班了想出去了都沒時間,沒勇氣一走了之。另一方面,她們也在自己的崗位上拼命,為自己未來的經濟做準備,積攢著那點工資,想著有機會再出去看看也行。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不能總要別人為你的行為買單。我自己也是經常反思,自己一定盡量不要成為別人的累贅,特別是爸媽的負擔。我會經常出去走,但是這些經濟上的支出也是我通過一階段的付出積累的,這樣才能放心的出去玩。美好的事物我們都很憧憬,但是想要把它變成現實,必不可少的還是我們的付出和努力。
另外一個話題,便是關于自我認知。不管多少人反對,甚至瞧不起,那又怎樣,只要你自己認真考慮過那是你想要的生活,是你喜歡的狀態,那就勇敢去做。生活自己可以負責,你不需要別人來負擔,什么樣的結果你都能承受,那就好。那位作者寫道他原來是一個程序員,寫代碼在我們這個互聯網時代肯定是處于朝陽行業中,但是最終他不顧很多人的反對,放棄了那份高薪工作,轉而加入編輯的行業,開始寫東西,作書。這個行為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回老家還被人嘲笑,沒出息,沒賺大錢。可是,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走在這條路上,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狀態,一直以來寫文章就是自己的愛好和夢想,有多少人不能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呢,或者很多人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興趣點在哪里,那就不能談喜歡什么了。那既然你找到自己喜歡的,而且還能一直專注于這個領域,這是何等的幸運呢。管他別人怎么評價呢,說實在的,也就是別人沒事的時候吐槽兩句,說還會真的把你放在心上擔心呢?除了你的父母,其他人真的只能是隨口一說。
所以堅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努力把它做好那便是一種成功。我相信這是一種實話。不必去在意別人怎樣,你的未來沒有人為你負責,只有你自己。我現在還處于比較初級階段,還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喜歡的到底是什么樣的狀態,不過,慢慢地好像輪廓要出來了,我想自己朝著這個方向走去,能給你創造一點社會價值便好。
孤獨并不可怕,它可以成為自己的一種陪伴,占據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時間。我以前會很害怕孤獨,從來一個人不愿意吃飯、不愿意去買東西,更別談一個人看電影、旅行這種事情,特別害怕孤單。每次一個人的時候,總覺得會發生一點自己意想不到的壞事情。可是這兩年,我因為學習、工作都離開了曾經的她們,逼著我不得不一個人做許多事情。現在我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一個人吃飯更隨意,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里去哪里吃。我還喜歡一個人逛馬路,好朋友來這邊看我,我可以帶她把周邊都走遍。她很吃驚我為什么都知道每條路怎么走,我開玩笑說,方圓十里我都用兩只腳走遍啦。很喜歡一邊走一邊觀察周圍的人和物,發現真的很好玩。一個人看電影也蠻奇妙的,有一次在電影院,哭得稀里嘩啦,原本以為會很丟人,沒想到我旁邊座位的那位也在哭,所以互相看一眼之后便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就好像以前來圖書館都是幾個人一起,現在我一點不習慣在學校還有幾個人一起做事的,感覺很不舒服,一個很自在,想干嘛就干嘛,還能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事情,沒什么打擾的。
我不是不喜歡和人交往了,只是也很享受一個人的時光了,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有志同道合的人作伴當然很好,但是沒有的話,一個人也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