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就是這樣的,大部分都在徘徊和猶豫,而成長總是在幾個瞬間。原本以為能長久同行的人,結果卻提前下車了,看似遺憾,但人生那么長,總要錯過一些人,才能遇到新的人。總要錯過一些人,才知道自己愛的是誰。
五年后大笑再見到顧曉,是在一檔綜藝節目上,那時候顧曉已經是暢銷書籍的作家。電視上的他穿了一件白襯衫,燈光下顯得特別帥氣。
五年前顧曉從廈門到廣州找大笑,說要請她吃大餐。第二天早上大笑還沒有醒來就收到顧曉的電話,說在她校門口了,大笑迷迷糊糊的說,我肯定在做夢。認識大笑的朋友都知道顧曉這個名字,他就像神一樣的存在與大笑的世界。那一次,是顧曉唯一一次去找大笑,也是最后一次。
那天,顧曉帶大笑去了很多地方,仿佛顧曉對廣州這個城市比大笑還熟悉。廣州的秋天,和夏天沒有什么區別,天氣還是很炎熱。顧曉撐著傘,按著大笑的節奏慢悠悠的在路上走。那是第一次他們第一次約會,顧曉帶大笑去了寺廟,大笑問他為什么?
顧曉說給你求個平安符,我簽了北京一家公司,晚上就要飛去北京了,以后很少機會見面。
大笑愣住了,空氣突然間安靜下來,寺廟放著一些禮教的音樂,大笑卻什么都聽不到。
顧曉摸了大笑的頭說,廣州的夏天那么熱,要不畢業后你也來北京陪我?
大笑看了看顧曉,不知道這句話是朋友之間的客套話還是來自對方真心的要約,是否只要大笑一個承諾,他們的合約就會永久生效,非經過雙方同意,不得解除。
這個情景好熟悉,四年前在學校的門口,顧曉也曾經和大笑說,大學你考來廈門和我同一個大學。大笑笑著回答,好呀。但是轉頭一想,又問顧曉,如果沒有考上廈門,你會到我的城市看我嗎?顧曉弄了個鬼臉,回答說肯定會去看你呀。大笑回了他一個鬼臉,你不適合做鬼臉,和你的人設不搭。
青春就是這樣,我們一如既往的往前走,對未來充滿了滿滿的期待。
但故事的最后并沒有按照人生設想的那樣,所有的約定都會如約履行,大笑沒有考上廈門大學,最后去了廣州上大學。
2
大學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大家拼命的投入到新的生活,忙著參加社團活動,忙著認識新的同學朋友,忙著人生新的目標。
顧曉的生活很忙,但每個月都會給大笑打電話。電話的內容有時是說他發表了文章,拿了稿費。有時候和大笑分享,有哪個女生和他表白了。大學四年,大笑是顧曉成長的見證者。她用心收藏著關于顧曉的點點滴滴。
顧曉每次發表的文章都會在第一時間拿給大笑看,而大笑也在朋友圈里轉載了他所有的文章,毫不保留的表現出對顧曉的欣賞。漸漸的大笑的朋友圈都知道她很欣賞一個叫顧曉的作家。
每一個故事都會有結局,但沒有結局的我們叫它做人生。
大笑能在顧曉的文章找到他所有朋友的人設,唯獨她自己。
直到顧曉去北京,大笑也沒有問過顧曉,她的人設在顧曉的故事中是什么樣的。
也許有些疑問永遠沒有答案,但也挺好的,你還是記憶中的樣子。
顧曉那天問大笑,你畢業后要不要也來北京?沒有等到大笑回復,顧曉就說,你那么怕冷還是留在南方比較好些。
有些話,不一定要有答案,未來太遙遠了,誰又能知道那里會是怎么樣的呢?
機場里人來人往,有人離別,也有人相聚。顧曉給了大笑一個擁抱,然后就走了。
大笑看著偌大機場,除了顧曉他沒有認識任何一個人。從17歲到23歲,這個男生成為她青春里很重要的人,大笑不知道,以后再見會是什么樣的光景。
顧曉在登機前在微博上發了一段文字:從沒有在一起和最后沒有在一起,哪一個更加遺憾?
大笑點了回復:我們本可以在一起,這才叫人遺憾。
但大笑沒有點發送,按了退出。
顧曉去了北京,他們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少。偶爾在朋友圈看到他的動態,每天被編輯催稿,凌晨還在寫作。大笑偶爾點個贊,有時候更多的是就默默的看完就退出了。大笑有時候給顧曉發微信,過了很久顧曉才回復,大概意思是在工作很忙,快要截稿了。
3
一年后,大笑畢業了,留在了廣州。每天的生活變成了上班下班加班,廣州這座城市,無論你多晚下班,寫字樓的燈永遠有亮著的。
往后的日子,顧曉的生活依然很忙,大笑的生活也是忙成狗。顧曉沒有再提過讓大笑去北京,大笑也不再去打擾顧曉的生活。他們的默契就是在朋友圈里點個贊,連節日的祝福也沒有。
時間的跨度不過是一次遇見和告別,短的是三兩行情詩,長的是用一生陪伴。而時間里總有些人在你的生命中占著重要的位置,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五年后,直到得在電視上看到顧曉,大笑才認識到原來他們已經認識10多年了。當初那個小男孩早已經成為一個大男生。
有一天我會成為很出名的作家,顧曉在機場時和大笑說。堅定而執著。會的,你肯定會的。大笑對顧曉的信任,遠遠超出她對自己的信任。
大笑去書店買了顧曉的書,書店門口寫著,9月22號顧曉簽售會,那些你陪我冒險的夢。導購和大笑說,現在買了書周五可以過來參加簽售會。9月22號,好熟悉的時間。
大笑去翻了5年前顧曉的微博,時間剛好停留在2012年月9月22號。
從沒有在一起和最后沒有在一起,哪一個更加遺憾?
大笑突然間想起她16歲遇見顧曉。
那天,陽光正好,大笑恰好回頭,看見顧曉恰好穿了一件她喜歡的白襯衫。
“剛好是她喜歡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