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比起網紅整容臉,范冰冰是真的美。
看到一則娛樂新聞,是記者專訪范冰冰的,問了她一些關于擔任電影節評委、紅毯造型、電影角色還有她跟李晨之間的八卦問題。
在采訪快結束的時候,記者問她:“在你的計劃中是希望60歲還繼續做演員嗎?還是說希望停留在最好的時間?”
她說打算40歲就不當演員了,去環游世界:“我已經把40歲之前所有的時間,該去感受該去享受的時間都用在我的工作上了。但有很多朋友說,你不可能,你這個工作狂怎么可能停下來。我覺得不知道,可能它是未知的所以才有點兒意思吧,現在就已經知道了就覺得也沒什么勁。”
40歲就退休環游世界,她當然有這個底氣,因為她可是范冰冰。
“我沒有想嫁入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
僅根據公開的數據就可以看到,2005年,范冰冰就以1200萬元的收入,排在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10位;2006年,以1700萬元排名第7……2012年,以1.009億元排名第3;2013年,以1.1億元綜合排名第1;2014年,以1.22億元繼續蟬聯第1……2016年更是以1千700萬美元(約合1.16億人民幣)的收入排在福布斯全球十大最高收入女星第5,成為唯一榜上有名的女性華人。
以她的財富值,12年前的她,就已經財務自由了,自然有40歲就可以退休享受人生的能力。
02.
“可我也想,如果能夠不上班還有錢花,那該多好……”
“每天都在茍且,什么時候才能出去旅游看看詩和遠方?”
當然,這種想法也就是隨口而出的感慨罷了,誰都不會把一個白日夢當真,只不過是嘆息一聲,回過頭來依舊在工作崗位上拼搏奮斗,爭取有朝一日能夠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在40歲,或者45歲,再不濟50歲退休時,賺足夠多的錢,不工作也能夠自在地生活,盡情地享受余生。
去網上搜索“財務自由”,上千萬的搜索量說明,人們對這四個字的渴望。
關于財務自由,其實規劃君也發過幾篇文章,比如《累成狗,也實現不了的財務自由》、《上班狗,你離財務自由還差多少錢?》。
現在回過頭再去看,發現要實現財務自由其實很難,甚至覺得“財務自由”就是個偽命題。
因為總有更高的欲望推著你和自己較勁,欲望越多財務自由離你就越遠。
既然財務自由很難實現,不妨就努力去賺“fuck you money”。
03.
這個名詞來源于一位彪悍的好萊塢女星,劉玉玲。
她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工作后一直很努力攢錢,這筆錢叫做“fuck you Money”,這樣,當老板要解雇你,或是讓你去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時,你就可以很有底氣的甩他一臉:
“Fuck you Money”
(粗暴翻譯就是:老子有錢,去你x的)
雖然,錢不能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大部分的問題絕對能用錢來解決。
所謂“fuck youmoney”,不是說你去賺錢然后跟誰對著干,而是給你“我可以這么干”的勇氣,在面對壓力、誘惑與苛待時,做出更符合內心真實的選擇。
比如,手里有錢了,才有底氣在不想上班的時候不上班,不用為了五斗米折腰;有錢了,才能面對討厭的人時不用低頭忍受;有錢了,可以想買就買,一切隨心情而不是看打折不打折;有錢了,想去旅游收拾行李就走,而不是看哪里便宜去哪里,也不是像《我想去桂林》里寫的這么糾結: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攢夠自己的“fuckyou money”,在自己厭惡的事情面前瀟灑華麗的轉身,多么彪悍,多么不卑不亢。
所以,還是努力吧,財務自由達不到,起碼擁有一筆“fuck you money”。
那么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能掙”、“能攢”、“會規劃”和“會投資”。
“能掙”,保持收入的持續可增長是非常重要的;
“能攢”,記住這個公式:收入-儲蓄=支出,然后在此基礎上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盡力存到更多錢;
“會規劃”,不僅要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還要把賺來的錢、想實現的目標統統規劃好,才能按部就班的繼續后面的投資理財計劃;
“會投資”,只攢錢或許能積累一筆財富,但是要想實現那些‘放飛自我’的目標,還要盡早的投資理財,利用復利的力量,讓錢為你打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說再多,不如現在就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