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把畫屏閑展的《如果把家當成一個公司,會看到什么?》文章,微信發(fā)給了老公。許久,如她所料,老公沒有回復任何信息。
小麗把文章前前后后仔細讀了五遍,然后開始依葫蘆畫瓢,將自己的家庭進行了圖示分解:崗位、職責、考勤、薪酬、激勵、培訓、文化等板塊。
家庭組織架構
看到像公司架構一樣的圖,小麗有點懵圈。她不知道如何下手了,畢竟是個看上去很龐大的工程啊!萬事開頭難,咬緊牙關,也要開個頭再說。
“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小麗嘴里叨叨著這個稱呼,既然是全職,怎么體現全職?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當媽媽的時候,是屬于上班時間的?順著這個思路,小麗在紙上開始羅列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明細了。
首先定義媽媽的職責:做家務。接著家務活的分類,很多很亂。小麗換成了以時間段為維度劃分。先是早晨的時間段,具體干了些什么?然后是傍晚的時間段,又干了些什么?周六和周日分別干了什么?有了個雛形,小麗開始了試運行。
適逢周五,老公吃完晚飯后,邀請老婆一起送兒子去培優(yōu)班。
小麗微笑著說:“我還沒有下班呢!”
“你上什么班?”老公納悶。
“我做家務就是在上班啊,不然怎么叫全職媽媽啊?”小麗振振有詞。
老公一愣,饒是他在職場上八面玲瓏,也一時難以適應老婆的這個思想轉變。這是要逆天啊?!
“因為我馬上要上班,就是洗碗啦,所以不能陪你和兒子一起嘍。”小麗笑嘻嘻地說道:“老公啊!你看要不要給我開工資呢?這樣的話,我上班起來會比較帶勁呢!”
老公腦海順著小麗的思路走著,是啊,如果是上班的話,就應該有報酬啊。可是,她是我老婆,是兒子的媽媽,這個報酬這么定?為什么是我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