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為了什么而死####
就要為了什么而活####
去年參與讀書活動,有幸拿到《暗殺大師:尋找倫勃朗》一書。拿到書之前,我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畢竟能和希拉里克林頓閱讀同一本書,想想還是很激動的。我的閱讀速度不算快,用了4天的零碎時間(主要是在高鐵上的空隙)讀完全書。
開篇的敘述有些緩慢,但是鋪墊描述準確,讓人仿佛看到那座陰沉的英國港口小城市風貌。
它坐落在甘沃羅灣最遠端,被一片紫色海石竹和紅色牛尾花包圍著。后面,一篇坡道親謝爾上,灌木叢縱橫遍布;右手邊,一道月牙狀的海灘綿延伸展,一艘破舊的失事船只安睡在表面平靜丹暗流洶涌的海浪之上。
高高的懸崖,孤獨散步的男人,美麗神秘的女人,僅是想像,就已讓人很想去一探究竟,更別說還有各式不同身份的豪車來訪。如果可以拍成電影,將會是希區柯克式的典型懸疑片系列。
畫面一轉,作者將我們帶進了那個藝術品被瘋狂盜掘的年代,類似《十一羅漢》的背景,這樣的場景增加是不可缺少的,按照同類書的思路,這樣的敘述也就是一本普通的特工書了??删o接著書本的高度提升了,因為,二戰時期最慘絕人寰的滅族事件出現了,在荷蘭尤甚。二戰期間荷蘭人被大量屠殺,錢財被奪走,更為夸張的是很多是被自己人出賣的。也許是因為最近看了不少關于二戰的電影,《the black book黑皮書》等,影像和書本內容交錯出現,畫面感很強。原本這本書不僅僅是特工,謀殺...
二戰故事的切入,將整本書的基調重新奠定,悲傷開始蔓延。尋找倫勃朗志畫只是一條最淺顯的明線,二戰故事也只是個前調,納粹和黨衛軍是令人憎惡的,而對于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感到驕傲,卻是讓人無可奈何的;就如同我們的近鄰小太陽國,直到今天還會有政黨和各式任務去拜祭靖國神社,不同的是,黨衛軍的罪責已被昭然天下,付出該有的代價;而隔壁的小鄰居卻一次又一次逃脫歷史的譴責,直到現在還在否認南京大屠殺的罪行。
最讓人想不到的,是蘇黎世的“銀行家們”表現出的人性丑惡一面。如果說黨衛軍們是歷史的造就和錯誤,那么表面光鮮,內里腐爛的瑞士知名“銀行家”,卻在金錢和財富的包裹下,享受著世人都艷羨的生活和稀有資源;也正因為他們的特殊身份,社會及政府都將其高高捧起,甚至于在發現其非法占有的罪行后,不予懲處,選擇與其合作。丑惡的交易背后,是某些弄權者的政治手段;而本該接受懲罰的依然在高處被人仰望,讓人不禁唏噓。
瑞士留給世人很多神話,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大家認為這個小小的高山國家竟然奇跡般地實現了多元文化之間的包容。的確,四種特點鮮明的文化在瑞士境內和平共處了7個世紀,但他們之間的聯合更像是一種防御性的聯盟。
文章的精彩部分設置在瑞士的滑雪勝地,想起之前在瑞士生活的時光,四個不同的語言區域,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旗幟和委員會,表面的平和并不能代表一切。的確,世人對瑞士頗有些誤解。
幸好在本書的結尾處有些許感動的畫面出現,二戰中失去家人,因為一頭金發而僥幸活下來的莉娜,接受了殺害自己家人的兇手后人的道歉,這個一生受盡內心譴責的可憐女人,把倫勃朗名畫捐贈給博物館,并將給妹妹的禱文夾在畫框中一起長存,終于可以釋懷了。
整本書的結尾比較倉促,作者并沒有太多的描述“加百列如何孤身拯救同仁”,不過在細節處的描寫還是可以感受到當時緊張的氣氛,也許這就是作為大師的用詞巧妙之處吧。
書中處處透露出“摩薩德”執行任務時,在全球各地受到的掣肘?;叵肷鲜兰o,和CIA,克格勃并稱叱咤風云的以色列特工,如今也要時時處處小心謹慎。
這是特工加百列的功成身退,也是一個時代的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