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最喜歡的事就是徘徊于圖書館的各個角落,輾轉于每一排書架前。對于少時不讀書,年有二十徒傷悲的我來說,越發認識到讀書,尤其是讀一本好書的重要性。正是在這種內心干涸,無比需要閱讀帶來的莫大喜悅的時機下,我邂逅了一本本引起心靈震動的書籍。而帶給我最大影響的,當屬《浮生六記》。
第一次聽聞《浮生六記》,是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向觀眾們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我留心記下他們推薦的書目,來到圖書館滿懷熱忱地尋覓。當我虔誠地翻開扉頁,頓時就傻了眼――“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
無疑,這是一本由文言文筑城的書籍。這本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擁躉的書籍的作者就是沈復。在開卷之初他便寫道:“東坡云:‘事如春夢了無痕’,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边@句話一直縈繞耳邊,無論“坎坷記愁”還是“浪游記快”,都是上蒼的厚愛。通俗來講,這是一個極熱愛生活的人,順境逆境,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厭世,以一種超然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風起云涌,一切風平浪靜。
林語堂先生尤其喜愛這部作品,將作者的妻子陳蕓稱為“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并把《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介紹到美國,得到世界范圍內的傳頌;俞平伯先生則贊美該書:“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托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精微的痕跡”,“無酸語、贅語、道學語”。
《浮生六記》共六篇,只可惜,現已遺失其二。偽作《中山記歷》與《養生記道》算是彌補遺留的缺憾。
第一篇《閨房記樂》,是作者一生中最為甜蜜的記憶。作者用細膩的語言描寫與妻子婚前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婚后的鶼鰈情深、舉案齊眉。字里行間充斥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妻子蕓非常具有生活情趣,像是一個脫離古北背景的人物,不似尋常妻子那般以夫為綱、謹言慎行。她恪守婦職又是沈復精神上的知音,不看中名利,只愿與沈復“布衣桑飯,可樂終身?!比绱肆既?,夫復何求!難怪作者會發出“老天待我至為厚矣”的感慨。
翻至第二篇《閑情記趣》,我隱隱有一種熟悉感?;叵胍老〉挠洃?,中學時期語文課本似有節選,從而增添一種親切之情。作者以童年稚趣開篇記敘幼時經歷,使我捧腹之余也增添少許艷羨。對于作者和妻子的生活點滴固然心向往之,但影響至深的還屬《閑情記趣》。插花、修剪盆景、點綴花草山石、布置園亭樓閣,無一不使我深深體會到生活的藝術與智慧。無奈我不能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妙。
作者向來好客,與好友共赴蕭爽樓,喝酒聊天作畫、寫草篆刻印章,好不暢快淋漓。蕭爽樓共有四忌:一忌談升官發財;二忌談公文時事;三忌談八股文章;四忌賭博??吹竭@里,我感觸頗多?;叵肱c好友相聚,大家伙兒不是低頭看手機,就是聊八卦聊哪些明星的緋聞趣事,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眼光專注于別人身上,似乎我們的一切激情一切動力都取決于那些與我們無關的人或事。引用曾經微博上的一句話:“那些住在我們心里的人,都是遙遠的人,而身邊真正關愛我們的人卻總也走不到我們心里。”這是否也是這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的悲哀。
對于后面兩篇沒有蕓的沈復,仿佛一切都變得晦暗。
但是人始終要在生活里漂泊不定,在風雨中安營扎寨,一帆風順的人生就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
如果這部著作能使你換種方式思考人生,換種方式生活,在壓力山大的現實生活中為自己尋覓一處凈土,那便是對生命最高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