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陰影里的唐太宗 第二卷 金戈鐵馬天下秀【六】滅薛氏兵定隴右(下)

目錄 I?陰影里的唐太宗

上一章 I?陰影里的唐太宗 第二卷 金戈鐵馬天下秀【六】滅薛氏兵定隴右(上)

撰文 I?容藍


【六】滅薛氏兵定隴右(下)

秦王 ?李世民

李世民的病也好了,既然薛仁杲來了,自然是要找回場子的。

武德元年八月十七日,李淵再次任命李世民為元帥西擊薛仁杲。

這一次,李世民吸取了上次失敗的教訓,準備了一個月后,與九月十二日,派秦州總管竇軌進攻薛仁杲,意料之中竇軌完敗,薛仁杲乘勝包圍了涇州。

當時鎮守涇州的是唐朝的驃騎將軍劉感。這哥們絕對是個硬釘子,以一州之力扛薛仁杲舉國之兵,打到劉感彈盡糧絕,城池數次瀕臨陷落,《舊唐書.劉感傳》記載了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薛仁杲率眾圍之(涇州)。感嬰城拒守,城中糧盡,遂殺所乘馬以分將士,感一無所啖,唯煮馬骨取汁,和木屑食之。城垂陷者數矣。

正在危難之時,長平王李叔良領兵來援,薛仁杲解圍而去。但是,這卻是傷感的開始:

感與叔良出戰,為賊所擒。仁杲復圍涇州,令感語城中云:“援軍已敗,徒守孤城,何益也!宜早出降,以全家室。”感許之。及至城下,大呼曰:“逆賊饑餓,亡在朝夕!秦王率數十萬眾,四面俱集,城中勿憂,各宜自勉,以全忠節!”仁杲大怒,執感于城邊,埋腳至膝,馳騎射殺之,至死聲色逾厲。

劉感的陣亡,以一個真正的軍人的姿態死去,以一個大唐真正忠臣的氣節死去。當然,大唐也沒有讓他白死,李淵,對于劉感來說,是個厚道的皇帝:

賊平,高祖購得其尸,祭以少牢,贈瀛州刺史,封平原郡公,謚曰忠壯。令其子襲官爵,并賜田宅。

壯哉,劉感!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我右手不禁緩緩舉起,向他敬一個并不標準的軍禮。

逝者已矣,戰爭繼續。

九月十八日,李世民再次派兵攻擊薛仁杲。這次出馬的是隴州刺史常達,攻擊地宜祿川,此地處長武以南。常達一擊則勝,殺了薛仁杲一千多人,薛仁杲屢次攻常達,都未能取勝。薛仁杲也不是完全的武夫二愣子,看到常達難搞,就耍起了心眼:

(薛仁杲)乃遣其將仵士政以數百人偽降達。達不之測,厚加撫接。士政伺隙以其徒劫達,擁城中二千人而叛,牽達以見于舉。

常達的運氣比劉感好得多,被俘后,因為節操爆棚,居然感化了薛仁杲,被放了。我對此是非常詫異的,常常認為這常達是受上天眷顧的,居然能在薛仁杲手里逃出生天,這運氣不得不說是好到了極點。

正是常達的詞色抗厲,不為之屈的大節操,令他后來獲得了李淵大力的褒獎,命令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必須將劉感、常達記入史冊,而且還給常達報了仇,撲殺了仵士政。

李世民的兩次試探,均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卻摸清了薛仁杲的路數。

武德元年十月,李世民再次來到高墌,這是他上次慘敗的地方。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薛仁杲,我來了,你就洗干凈你的脖子吧!

見到李世民親臨高墌,薛仁杲立即派大將宗羅睺領兵十萬前來挑戰,但是李世民充分吸取了上次慘敗的教訓,堅壁不動。

秦軍依然沿襲了上次的戰術,不斷謾罵挑釁,什么難聽罵什么。搞得唐營將士火冒三丈,紛紛請戰。

李世民卻異常冷靜,之前的大敗令他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而且兩次派兵試探薛仁杲的結果說明,秦軍的戰斗力是非常強大的,自己不能往刀口上撞。

我士卒新敗,銳氣猶少。賊以勝自驕,必輕敵好斗,姑且閉閉壁以折之。待其氣衰,而后奮擊,可一戰而破,此萬全之計也。

他的態度是堅決的,不容質疑的,當即下令:

敢言戰這斬!

就這樣唐秦雙方在高墌對峙,相持不下六十余天。這對薛仁杲來說,這種相持是致命的,他的糧草開始接續不上,將士恐慌,軍心動搖,厭戰情緒蔓延,內史令翟長孫、將軍梁胡郎等人甚至率領各自的部下直接投降了李世民。

秦軍士氣一片萎靡。

蓄勢日久的李世民等待的就是這樣的結果,立即派遣行軍總管梁實在淺水原扎營,引誘秦軍來攻。

看到唐軍終于肯出窩了,宗羅睺大喜過望,率軍全力攻擊。但梁實謹遵李世民的命令,守險不出,宗羅睺久攻不下,軍士疲憊困乏,士氣低落。

抓住戰機,李世民當即命令右武侯大將軍龐玉到淺水原南面布陣,再行引誘宗羅睺。據我估計,宗羅睺這位仁兄也是個耿耿武夫,看到龐玉前來,馬上就又馬不停蹄的去攻龐玉,完全就沒有考慮過對方的意圖。我相信,他的宗旨就是戰、戰、戰。

在梁實和龐玉的引誘下,宗羅睺乖乖的疲于奔命。但宗羅睺是厲害的,他兇猛的戰斗力打得龐玉幾乎就要堅持不住。

眼看誘餌就要被吃進敵人的嘴里,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軍從出其不意的從淺水原北面出擊。宗羅睺見到真正的對手來了,馬上回師相拒。

宗羅睺是自信的,但是他卻想錯了李世民,這個主帥不在中軍呆著,反而帶領數十驍騎沖進宗羅睺的大軍之中,肆意沖突,與外圍唐軍對宗羅睺內外夾擊。

老大這么神武,唐軍自然是士氣大振。表里奮擊,呼聲雷動。宗羅睺抵擋不住,軍勢瞬間潰敗,一路敗退到折墌,死者數千人。李世民親帥二千余騎兵,追到折墌城下,扼守住涇水南岸,依涇河面對薛仁杲扎下大營。

李世民知道,決戰的時刻到了,他是有信心的,因為,他掌控了戰局的主動,也找到了破開薛仁杲的缺口。

在他率軍準備追擊宗羅睺的時候,他的舅舅、大將竇軌拉住他的馬韁說:“宗羅睺雖然敗退,但是薛仁杲還占據著堅城,你只帶二千人去追擊,孤軍深入,太危險了,還是跟大軍一起去吧!”李世民笑笑說:“舅,放心,我心中有數。現在形勢就像劈竹子一樣,不可失去了勢頭。”

李世民的到來,使政權內部本就不甚牢固的秦軍更加恐慌。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薛仁杲手下的驍將渾干率兵投降了李世民,這令薛仁杲更是惶恐不安,當即帶兵入城,希圖拒守。

武德元年十一月初七日,天剛黑,李世民的后軍陸續到達折墌城下,順勢包圍了折墌城。

墻倒眾人推。本來薛仁杲這哥們兒以前在將士面前就沒怎么積下恩德,逢此潰敗之時,手下立刻是人心浮動。

半夜里,守城的將士紛紛下城投降,如此人心浮動的態勢,薛仁杲無計可施。

武德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薛仁杲看到勝算無望,終于扛不住無盡的恐懼和凄涼,打開城門,率領一萬多人出城投降,先前唐軍被俘的劉弘基等人也全須全尾的回到了唐營。

至此,大唐李淵父子與西秦薛舉父子的爭斗,從武德元年六月持續到十一月,持續了六個多月,終于以李淵父子全勝畫下句號。唐王朝獲得西秦男女五萬余口,將隴右地區劃入了唐朝的版圖。

這次大勝,是李世民開唐以來第一大勝利,這是一次從痛苦和屈辱中升華起來的勝利,李世民充分發揮了己方糧草充足,利于持久戰的優勢,揚長避短,消滅了爭奪關中政權的對手,保證了以后征伐天下過程中,唐王朝后方的安定。

李世民大勝薛仁杲的消息傳到長安,舉國振奮,李淵當即派光祿卿、邢國公李密前往豳州迎接李世民大軍。

你看的不錯,這個李密,就是那個瓦崗寨殺了翟讓,建魏稱帝的李密。

李密的故事很長,因為我主要講李世民,所以我這里只講講他是怎么來到唐朝的。

大業十四年正月,在瓦崗寨已成氣候的李密率三十萬大軍,進占金墉城,兵屯邙山,直逼隋東都洛陽的上春門。

但恰在此時,江都政局風云變幻, 宇文化及勒死了楊廣,立秦王浩為傀儡皇帝,自率十萬大軍北上。消息傳到東都洛陽,當時的洛陽七貴段達、王世充、元文都、韋津、皇甫無逸、盧楚、郭文懿和趙長文擁立留守洛陽的越王楊侗即位,改元皇泰。

七貴之中,王世充專橫跋扈,楊侗就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冊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聲稱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讓李密前來東都輔政。李密為避免兩面作戰,腹背受敵,接受了冊封,七月出兵東討宇文化及。兩軍在童山激戰,宇文化及兵敗北走。

但人算不如天算,正當李密和宇文化及竭力拼殺之時,王世充趁機滅掉了異己,獨攬洛陽隋廷朝政。

李密得知王世充專權,拒絕入朝朝見,回到了瓦崗軍的根據地金墉城。當年九月,王世充趁李密戰后疲憊之機發動進攻,率精兵兩萬、戰騎兩千,威逼偃師,在通濟渠南岸安營扎寨,在洛水上架設浮橋,準備與李密決戰。

此時的李密驕傲自滿,不再體恤將士,府庫空虛,吝嗇惜金,打了勝仗都不把戰利品分給將士們,使得瓦崗軍將領離心離德。

唐武德元年,王世充乘勢襲擊瓦崗軍,敗瓦崗軍數員驍將。李密得知后命王伯當據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倉城,親率精兵到偃師迎戰。

此時,裴仁基建議李密偷襲東都,但李密不聽。

王世充強渡洛河,雙方大戰于邙山腳下,王世充大破李密。

瓦崗軍的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單雄信等人久不滿李密,相繼投降王世充。瓦崗軍遭到重創,李密東逃虎牢關后西進長安,投奔了李唐。瓦崗軍的戰將秦叔寶、徐世勣、羅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成為李世民帳下大將。

李密來投,李淵非常高興,當即拜李密為光祿卿,封邢國公,還把自己的妻表妹獨孤氏嫁給了他,可以說是恩遇豐隆。

雖然李淵之前在李密面前裝過孫子,但我認為李淵對李密的封賞是真心的,從他講李密祖上就有的邢國公爵位再次封給李密就可見一斑。

李密來到豳州,見到了傳說中的李世民。當然李世民對李密的大名也是耳聞已久。《舊唐書.太宗本紀》記載了李密見到李世民時的感嘆:

密見太宗天姿神武,軍威嚴肅,驚悚嘆服,私謂殷開山曰:“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禍亂乎?”

我不敢肯定李密當時是否有此感嘆,但李密這只落威的鳳凰當時有此感嘆也屬正常,畢竟,眼前這個比他小了十七歲的年青人做成的事情,與他之前與王世充對壘之勢何其相似,而他,卻落得國亡敗北。除了這聲感嘆,我想,他恐怕更多的應該是一聲天不佑我的悔恨嘆息吧!

此戰,我已《舊唐書.太宗本紀》的一段對話結束,因為這段對話,我認為充分體現了李世民的戰略眼光和戰術思想,未來很多大戰,他都沒有偏離這個軌道:

既而諸將奉賀,因問曰:“始大王野戰破賊,其主尚保堅城,王無攻具,輕騎騰逐,不待步兵,徑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

太宗曰:“此以權道迫之,使其計不暇發,以故克也。羅睺恃往年之勝,兼復養銳日久,見吾不出,意在相輕。今喜吾出,悉兵來戰,雖擊破之,擒殺蓋少。若不急躡,還走投城,仁杲收而撫之,則便未可得矣。且其兵眾皆隴西人,一敗披退,不及回顧,散歸隴外,則折墌自虛,我軍隨而迫之,所以懼而降也。此可謂成算,諸君盡不見耶?”

因此戰,李世民于十二月被拜為太尉、使持節、陜東道大行臺,鎮長春宮,蒲州、河北諸府兵馬并受節度。


下一章預告 I?第二卷 金戈鐵馬天下秀【七】劉武周兵陷晉陽(上)

本書目錄 I?陰影里的唐太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