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警察都是有警號的,這個號碼佩戴在左胸兜蓋的上部,和右胸兜蓋上部的胸牌結合起來,表明這個警察的身份,具有重要的監督作用。在公安院校,學員也有一個號碼,據我所知,這個號碼的設計,各級公安機關及教育管理部門沒有設定相關的統一規范,因此各地警院編碼方法也不一致,各有特點,甚至位數都不一樣。
別看這只是個小小的號碼,里面的玄機可不小。有人會說,你別扯了,那有什么玄機,不就是個號碼嘛,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其實,這個號碼,不僅僅標準這一個學員的身份,更標志著一所公安院校的理念和正規化管理水平。細聽我慢慢道來。
對“警屆清華"的學生警號的研究,來自于我的一次監考(監考的時候其實老師是可以琢磨一些事情的)。通過檢驗學生的身份證件,發現學生的警號和學號是竟然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拿自己的身份證和校園卡來考試的,也就是說,一個學校中,一個學生竟然有多套不同的身份認證標識。另外,學生的六位號碼,外人根本無法理解和解讀。比如,第一個字母是B,據說是本科的意思,相對區別于研究生,研究生的首字母是Y。
那么,學生的號碼應該如何規范呢?我認為應該從信息編碼的規律出發,體現出標準化原則,專業化原則,尊嚴化原則。
首先是標準化原則,也就是學號編碼要按照信息標準化的方法編制。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標識,號碼應該具有唯一性,甚至是其一生的標志,具有終身不變的特點。以目前我們學校的編碼為例,由于第一個位數已經被字母替代,第二位數字就是標志著入學的年份的最后一個數字,比如15年入學的學生,第一位數是B,第二位數就是5,這樣就造成,這個學生和05年入學的學生以及25年入學的學生的號碼會造成重復。設想一下,每十年就會有一個學生加入重復號碼的隊伍,他們到底是應該為自己身份被“克隆”高興呢,還是因為回學校查詢自己資料時候的混亂而沮喪呢。其實這里面最重要的原理是,學生的號碼是唯一的,開展管理和數據分析才有了一個基礎。
其次,就是專業化原則,就是學號中應體現出該學生所在專業的信息。大學生應該以自己的專業為榮,并且通過號碼時刻提醒自己的專業意識。現有的編碼方法,除了每十年循環一次的入學年份編碼,只能標識大隊信息和中隊信息,而毫無專業信息的標識。我們雖然不能夠向軍事部隊各大軍兵種那樣佩戴自己所屬部隊的榮譽臂章,在警號信息中彰顯專業標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尊嚴化原則。警察是紀律部隊,院校中長幼尊卑意識是起碼的養成。由于學員之間的肩章是一樣的,那么顯示長幼的只有入學年份。部隊院校和醫學院校很多都是按照第多少期來命名長幼的,據說黃埔軍校畢業的將領即使成了戰場上的對手,見面也要論論入學批次的。雖然我們沒有這樣的制度,但這樣的編碼原則必須要體現出來。
那么,到底如何來設計公安院校的本科學生的警號(學號)呢?按照上面的原則,基本方案如下:
首先,號碼位數是6位,和一線民警號碼位數相同,體現正規化。我真見過有的警校學院號碼七八九位的。其次,前兩位是入學年份。第三位是專業標識號碼,用字母顯示,如偵查專業用Z,情報專業用Q等。目前公安學和公安技術學兩個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專業總共也就十幾個,因此26個英文字母足夠了,而且非常醒目。第四,第四五六位數字為學員隨機序號。目前還沒有哪個專業人數超過1000,因此也足夠了。
以上編碼,采用的是情報學中線分類和面分類相結合的編碼原則,充分利用了編碼空間,體現了警校正規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取消和警號并行的學號,從管理的角度來說,更加規范。同時,從信息化角度來看,也有利于學生數據的共享和分析。至于研究生的編碼,由于人數少,可以把第一個位數單獨標識,就行了。
因此說,小警號,大玄機,提現的是大學治理水平。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