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4日正式入職,從那時開始就算是徹底告別了書香氣十足的象牙塔,踏入了云波詭譎的社會。依稀記得履職的時候坐在車上,遙望著路邊的風景,夏日炎炎,風光大好,頗有姜尚下山,臥龍出廬的快意,隨手在紙上寫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終得下山,誰敢當其勢?
當時的感覺依稀如昨日,而如今入職已一年有余,喜怒哀樂已飽嘗了個便,當年的快意恩仇如今已轉化成了腳踏實地的堅決。人生追逐學歷的過程已然成為了過去,當下是積累經驗的最好時機,遂勵志從今天起(2017年11月25日),每2天更新一篇日志,日志的主題就是2天來印象最深的感悟。為了方便統計,效仿一千零一夜,每篇以數字+夜來計算(畢竟寫作的時候都是晚上嘛)
第一夜:認真去說每一個字
工作的時間一年有余,有很多和在學校里不同的境遇常讓我困惑,其中一件就是我在學校里狂拽炫酷的語言能力(2年的辯論隊生涯)在工作的時候竟然時常吞吞吐吐打結巴,在開會的時候也常常找不到合適的詞語去表達,支支吾吾了半天,給人感覺沒底氣或是腦子不清楚。
這種感覺簡直糟糕透了,我思索了半天,覺得一定是讀研究生的這兩年“潛心研究學術”把語言能力讀退化了,可奇怪的是,只要是遇上下班后的朋友聚會,我的語言中樞就如死灰復燃一般,反應敏捷,妙語連珠,字正腔圓,嘴都不帶瓢兒的。于是我反復對比,仔細琢磨,終于在一次開會的過程中恍然大悟:
工作中的語言表訴和生活中的語言表訴是“不一樣”的!
生活中的語言用語偏隨意,口語化,語音語調包括面部表情變化較快,用詞也更靈活,什么網絡詞啊,流行詞都可以往里放,邏輯性沒那么高的要求,對感性的要求較高,要求能夠入情,重要的就是攻心。
而工作中的用語則與生活大相徑庭,說是截然相反也不為過,語言用語要正式,語調要沉穩,切不可“吊著嗓子”說話,對邏輯性的要求很高,說是每吐出一個字都要是認真過腦也不為過,這需要親身體驗深入思考以后才能明白,我們在學校里的環境造就了我們說話的風格大多是生活式的,所以對于剛進入工作環境中的我們來說不適應是正常的,但是不能不在乎不思考不改變。
對于生活用語的提高,再簡單不過,多看看綜藝,多聽段子就可以;而對于工作用語的提高,則要多聽正式的會議報告,多看些正式嚴肅的紀錄片等等,總之,一切往“嚴肅認真"上走就不會錯。
工作用語和生活用語截然不同這一點看似簡單,實則很重要,我身邊在生活中依然認真嚴謹的用著工作用語與人交談的職業病患者,和工作中生活用語停不下來的腦子不清楚患者,人數都太多太多,都是沒有從剛開始的時候深入思考這兩者的區別和意義。
人哪,最重要的還是深入思考,雖說”想的太多,讀的太少“是壞事,但是”博覽群書而沒有深入思考“也是壞事,縱使蜻蜓點過了千山萬水,也不如魚兒潛進去來的深刻。深度與廣度需要一個平衡。
好了,今天到此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