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似乎是小時候聽到所有故事的開場白,猶如插著愛的翅膀,飛到了我們的耳畔。
白日里,校園發生點滴的故事伴隨著我們成長。
夜晚,溫馨的童話故事帶領我們進入夢鄉。
長大后的我們,不知何時明星們的八卦變成了我們耳邊的故事。你們是否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會有聽故事的需求呢?
我是一個電影控,先推薦一部電影給大家,叫做《后窗》,該片講述了攝影記者杰弗瑞為了消磨時間,于是監視自己的鄰居并且偷窺他們每天的生活,并由此識破一起殺妻分尸案的故事。
如今,對這部電影的分析,早已經成為了涉及電影學、心理學、哲學的學術問題。聽故事,看故事,是不是也是一種“窺視”呢?像我這樣一個電影控,是不是和每個愛看電影的觀眾的人一樣是窺視愛好者呢?或許可以用弗洛伊德式的解釋,我們喜歡窺視,喜歡看電影是因為“力比多”的驅動,這是我們的心理本能。
現在我們在回到“為什么人都有聽故事的需求呢”?我嘗試去思考這個問題,也許是我們總是試圖從哲學、科學、宗教和藝術中尋找人生的啟迪,但這些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都太遙遠了,也許故事才是最接近我們日常生活的藝術形式。故事總是在不斷地設法整治人生的混亂,挖掘人生的真諦。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畫面,當你坐在被黑暗包圍的電影院中,看著一場悲情痛苦的電影,你對故事的體驗感將會隨著你對故事的見解而變得更加強烈,有時甚至是痛苦的情感刺激,這種感情會隨著意義的加深而得到極度的滿足。
所以,用故事來記單詞是我最喜歡的,百用不厭的方法。在編故事的過程中你就已經把成堆的單詞記住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就充滿了樂趣,大家不妨一試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