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東,你這次成績考的不理想,你咋想的。”媽媽著急地看著兒子。
“繼續加油啦”。兒子顯得漫不經心。
“你得有行動!要分析這次的失誤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做”。媽媽有些恨鐵不成鋼了。
“我知道,回頭每張卷子都會寫分析,這是老師要求的,你到時自己看。”兒子有些不耐煩。
“你這是什么態度!考成這樣的結果難道你不需要反思嗎?”媽媽有些生氣了。
“你怎么知道我沒有反思,這樣的成績也是意料之外的,我心里也很難受,可是非要表現給你看才算我反思了嗎?非要給你表態才算態度好嗎?”兒子激動地說道。
媽媽愣了一下,兒子很少與她正面對峙,剛才說話時分明看到兒子眼里的委屈、語氣里的顫音,是自己太著急了嗎?還是兒子學習方法問題?兒子每天回來也是認真完成作業,在學校表現老師們反映也還不錯,但是成績卻下滑的厲害,這怎能不讓人著急。
“我努力了,可是沒效果,我還不如不努力……”兒子繼續道。
“你怎么能這么說!千萬別這么想!孩子,你的付出媽媽也看到了,我們一起看看卷子,看看每門課的丟分點在哪里,針對丟分點來制定個加強訓練的計劃,你看如何?”媽媽耐心地勸解。
“好吧,我知道該怎么做了。我會先分析這次最薄弱的數學課,分數越低,上升空間才會越大。”兒子終于有了堅定的語氣。
“對了,這才是我的兒子,媽媽會永遠支持你、幫助你。”媽媽松了一口氣。
看來教育孩子真是急不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