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有人群就有交易費用。當交易費用為零的時候,不管產權誰屬,資源都會落到最有價值的用途之上。--科斯定律
本文中的交易費用的條件限定,一舉就將黑板經濟學拉回了現實經濟,理想的條件在現實中是不會存在的,面對具體問題我們的確還是需要第三方或者強力將交易費用降到最低,所謂的規則,道德,風俗等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而存在,所謂的自由也是需要在一定規則和條件下才能實施的,我在想做生意的過程除了打通流程之外,把交易費用降到最低是否也是他們的本事之一。
第二十六講:征地的權衡。市場經濟也不是萬能的,就政府干涉的存在而言還是有一定價值的,存在即合理,宏觀調控確實有讓經濟滯后可能,但也有讓經濟發展的可能,還有讓生態免于被破壞的可能!就中國買賣雙方都是政府而言,確實是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放權,我想多半是尚未有更好的制度監管吧!
第二十七講:尋求合作。很喜歡這篇文章寫的要講數,不講理,因為理每個人都有,合作就是用數量化出雙方都滿意的理,因此,金錢真是個偉大的東西發明,可以解決太多的問題!尋求合作就是將資源最大化,將利益最大化,有錢大家賺……是都有資源的大家賺,資源也不僅僅是錢。
第二十八講:成本總結。1.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不僅是貨幣成本,很多無形的也都是成本,沉沒成本不是沉本,向前看不向后看。最終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了最終商品的價格,而最終商品的價格倒過來決定商品生產的原材料的成本。而不是我們在會計課程上學到的商品原材料的成本,決定了最終產品的價格。
2.。我們說所有的盈利都是橫財,都是意外的收入;所有的虧損都是橫禍,都是意外的損失。只要發生了盈利或者發生了虧損,我們對資源未來的使用價值就作出了新的調整,成本也因此相應地進行了調整。盈利和虧損都是一次性的。
3.租與尋租的概念.尋租的過程會耗費極大的資源,也應該算成本吧?
4.科斯定律: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誰能把資產用得好,資產就會落到誰的手上
5.交易費用不可能為零,永遠為正,除此之外有各種制度費用和制度變遷費用。
第二十九講:個人主義主觀價值。本文對我最大啟示的一段在于你努力了,但東西賣不出去就沒有價值,這就是主觀價值在發揮作用,也就是銷售的價值高所在,因為這個世界不僅有客觀價值--成本,技術,時間,資源。還有主觀價值--需求,喜好和一切符合人性的東西。兩者同樣重要,但本章最重要的就是引入一個我們忽視的概念~個人估值和主觀價值。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忽略這句話那你就一定能夠理解為什么那么多人拼命努力卻過的不怎么樣!
第三十講:邊際!邊際成本,邊際收益,邊際效用。對這些概念還是有點拎不清。但是饅頭的例子挺有意思,成本在遞增?效用在遞減。好吧,關于邊際從字面上我還是不太理解!邊際就是新增帶來的新增。
第三十一講:需求第一定律。價格和需求量成反比關系!
第三十二講:需求第一定律。需求和供給是同一個坐標,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需求為0后,價格再高就會由需求變成供給了。交易剩余也是我們在交易時做判斷時的依據,剩余的屬于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