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去影院看電影了,難得今天選擇了《我不是藥神》,我覺得當代社會愿意選擇前往影院觀影是對一部電影很大的期待和肯定了,畢竟信息過載對于花費時間的事情總歸有一些糾結。
主演是徐崢,一直以來因為《港囧》《泰囧》系列的電影就容易將他與喜劇聯系起來,而這次不是,徹底顛覆他以往的任何一個形象,不搞笑也不是什么黑社會老大,就是一個底層生活著的小人物。
這個小人物在賺錢幫老爸治病的境況下選擇引進泰國一種治療細粒白細胞病(血癌的一種)平價藥,以市場上被藥企壟斷的價格的的1/8在病友間傳遞消息售賣。而病友因為可以用買得起的價格得到這種藥保命,所以對于藥的來源三緘其口,在一定時間內都風平浪靜。直到有一個真正賣假藥的人出現用低價和忽悠的手段打破了這種平衡同時也讓不明真相的病友質疑他將藥換成假的了。因為受到假藥販子的威脅只能忍痛放棄了藥的代理權,解散了團隊,轉而自己經營一個企業。
一年后他的企業運轉上了軌道正常盈利時,病友因為接手的藥販子隨意哄抬藥價導致病友們再次買不起救命藥而請求他再次回來負責這種藥的渠道以保證價格合適大家都能買得起。看到過病友艱難的生活,感受到病友們無比渴求生命延續的期盼之情,他斷然決定重新連接渠道,以成本價為病友們共藥。直到被抓判刑(走私藥品罪)。
眼淚是情不自禁的,電影結束后依然不能自持,全場也都是靜默的尊重。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頗深:扒開靈魂看看真實的思想,不禁自問究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心底真正柔軟的愛。在脆弱的生命面前,商業與道德哪個更重要?!如果是我,在當時那個場景能不能夠做出男主人公那樣的選擇(冒著被抓的風險,虧錢為病友們建立渠道引進救命藥),還真不確定。我認為這是一種拷問靈魂的大愛,值得被警車運走時病友們當街解口罩(戴著是為了防菌)目送和祝福。
換個角度,我還看到一個亮點:男主人公在首次為了賺錢而與藥商談判爭取獨家代理權時的堅決態度,藥到后建立互補的核心團隊商業化運作經營時展現出成功商人的敏銳性,真的適合目前很多想要創業的小伙伴多多借鑒呢。
嗯,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