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做好準備,這可能是一次徒勞無功的旅行。
與以往不同,出發前并沒有做太多的攻略,和父母商量了路線,到達牛背山的山腳后,便把一切安排丟給了包車的師傅。
近些年來,牛背山是一個傳說。人們盛傳在山頂上,有著璀璨的繁星與明媚的朗月,而你將步上云海,被蜀地最富盛名的俊朗群山所包圍。
在山下的餐廳吃午飯時,陸陸續續地看到旅客下山,有人穿著羽絨服,也有人露著腳腕,而背著登山包的人們毫無例外沾滿了一褲腿的泥。“山上在下雨”,他們告訴我們。因為下雨的緣故,早上沒能看到日出,不過前一天的天氣很好,能欣賞夕陽與日照金山。
“日照金山”是牛背山最著名的“景點”。4月,貢嘎山脈的諸峰還覆蓋著皚皚白雪,當陽光照射過來,便染上一層金色,云海浩淼、煙霧橫亙在峰間。這樣一幅景象被不同的鏡頭拍下,流傳于各大攝影論壇與旅游網站。人們在旅行之前,早已知道自己會看到什么景色,但所有人不論艱辛地長途跋涉,依然要親臨其境一睹芳容。
“你們今天上山,有可能就看不到什么了,”餐廳老板望著天空說。4、5月確實是牛背山最好的旅游季節,但天氣陰晴不定,一旦云霧密布,就算不下雨,也看不到任何星空或雪山。“之前有一個廣東人,一年來了牛背山四次,最后總算如愿了。”或許這人是個攝影發燒友。于是我們開始商量,“要上山嗎?”“要。”一家人很快達成了共識。既然來了,不如賭一把。
雖然名聲在外,但牛背山還尚未被開發,旅游市場的形成多來自當地居民的自發行為。來的游客多了,自然就有了餐廳;山頂沒有住宿,便搭起了板房;更重要的是本地人的吉普駕駛技能,這是牛背山旅游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山上山下保持呼應,許多老板都開展著從吉普到餐飲住宿的完整產業鏈經營。
牛背山的徒步線路還未能嘗試,而車行路線則十分崎嶇,對普通的游客而言是極大的挑戰。首先,高底盤與四輪驅動的越野車才符合基本配置;并且,只有見多識廣的司機,才能高效率地處理各種路況與突發事件。
上山經歷了3個小時的顛簸路程,我難得十分平靜。因為預期可能看不到任何景色,唯一擔心的是保暖衣物沒有帶夠。而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
牛背山海拔3600米,4月初夜晚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下10度。我們到達山頂時大概是傍晚6點左右,陰云蓋在我們頭頂,但我們也沒有去計較看不看得到夕陽這回事。下車后,傍晚的冷氣立即向我們襲來,在步履匆忙迫不及待地尋找“旅店”(即指定板房)后,我第一次產生了高原反應。頭暈、耳鳴、呼吸急促,有反胃的跡象,躺在床上靜靜地半個小時后,算是好轉起來了。不過這也解決了我多年來“高原反應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的疑問。
媽媽借機數落我,說當年九寨黃龍爬到最高處毫不氣喘心跳,真是不如年輕時,現在還比不上她。結果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家三人無一例外都出現了輕微的高反。山上住宿的板房雖然簡陋,也算保暖,但空氣流通不夠好,我想這可能是高反的一個原因。總之如果有誰想去玩,建議提前備好紅景天。
一家三人在板房里整頓好后,開始討論本次旅行的走向,發現極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這里住一晚上,第二天直接坐車下山。想到從成都開車過來這么久,總共得顛簸6、7個小時的山路,吃得不好住得不好,一家人集體高反,花了錢得這樣一個體驗,我們居然也就哈哈一笑。就算什么也沒看到這次旅行也“別有一番體驗”了。
但是。
轉折出現在凌晨4點半。
(感謝看到這里,前方多圖預警)
睡得朦朦朧朧的時候,我被外面的呼聲喚醒了。心中靈光一閃:有戲。立即穿衣出門,看見一片清光灑滿大地:月亮出來了。極為明亮的圓月,明亮到星星的光芒都沒掩蓋了。
給爸媽打好招呼,我帶著三腳架和相機出門了。往高處走,吸取之前的教訓,我步伐保持節奏、呼吸有序,雖然寒冷,但一會兒還開始冒汗了。這個過程中,牛背山的天氣是非常調皮的。一會兒風從東邊來,云霧飄飄地過來蓋住月亮,天地一片黑暗,身邊早起的人們一陣嘆息;過一會兒,月亮露出臉來,人們又一陣歡欣。但沒過多久,風又從西邊吹起,再和你玩一次之前的游戲。
漸漸地,寒意來襲,仿佛穿再多衣物也不夠御寒,更糟糕的是,人們上山都走這同一條路線,雖然大家都比較小心,但我的三腳架還是被撞倒了好幾次,幸好我伸手扶住,但后來發現,鏡頭結了一層霜!而我沒有帶清潔用具!于是我雙手一攤,干脆不拍了。
雖然很冷,但我也不想回板房。我就這樣站在光禿禿的山上(牛背山自身風景并不好,草木并不壯觀,山里的特色是多野雞),不時跳跳腳以取暖。環顧四周風起云落,只有北斗七星那樣明亮的星辰才能和皎月爭輝。凌晨起來的人們有些非常聰明,用被子裹住自己,幾個人坐在地上聊天等日出,遠處還有人在公放獨立民謠。
等待東方之既白的過程是漫長的,尤其是與寒冷相伴,但是當天色微微有點明亮后,遠處的山嵐開始浮出云海,在月下露出圣潔的容顏。于是我知道,這次一定不虛此行。
越往高處走,發現人多了起來,原來大家早已在這里做好準備。這一定是很少見的一種觀看日出的方式。朝陽的光芒慢慢地透過云層,灑向云海,就像一場大型演唱會的前奏。所有人都在等待壓軸的樂隊出場,只是這個樂隊沒有樂器,人們聆聽的是大自然的聲音。
最好的觀景地熙熙攘攘,往東方看是朝陽在云海緩緩上升,往西方看是朗月依然映照著雪山,日月同輝成壯麗的樂章。每一次云霞的變化、光線的移動,都會驚起人們的歡呼。即使早已被告知多次這種壯美,但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大自然的魔力。
2015年4月初,當我做好最壞的打算去開啟一次旅行時,它竟然給予我最大的驚喜。我想,對于這許多與我們一樣賭一把運氣上山的人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來自春天的禮物了。我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預兆,因為有這樣的經歷,可以讓人們更多地相信,生活并不總是只有壞的一面。
日照金山(時間變化)
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