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搞定?I》
R 一般我們做什么事都會根據信息作出判斷的,判斷過后我們都會采取行動或不行動。判斷過后這個信息材料怎么辦?要是行動的話還好說,我們就可以利用材料,要是不行動的怎么辦呢?下面有三種方法來處理不采取行動的相關材料。
1 直接刪除。
2 現在不需要,可能將來的一天會用到(放到備忘錄里)。
3 這個材料有潛在的信息,我以后可以當作參考(放到一個歸檔系統)。
A1 今年七月份回老家開封處檔案時,在市民之家的工作人員讓我拍個二維碼,說是方便我隨時隨地都可以查閱檔案的調動情況。我也就拍照了。因為經過查尋我檔案還是沒有調到開封,檔案還在我們學校睡大覺呢,工作人員說“把二維碼掃了進行關注或拍照”,我就用二維碼掃了一下,結果一查閱,我的檔案確實還是在學校呢,工作人員說一個月后再查查看,如果檔案調到開封了再來,為了保險我又拍了照片,拍完后我就走了。可后來到家時我一看我掃的二維碼記錄信息不見了!我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后來知道了,我掃的是個鏈接不是一個公眾號),很慶幸我還有二維碼照片這道屏障呢。
后來我就去上班了,但在上班的過程中由于我的手機內存不足,我不知道怎么不小心把這個唯一能查我檔案信息的二維碼給刪除了,我一般只是刪除我看的沒有用的照片。這張二維碼不是垃圾而是我將來要用的材料(一個月后要用的),我應該把這個照片放進我的云盤里,這樣我想刪也不會刪了,因為里面一般都是我感覺重要的東西。如果是我這樣做了,也不會出現想查尋信息卻沒地可查的囧境。
A2 今晚回來就把房間給收拾一下,看看哪些是我現在不需要的東西,要是以后不需要就直接給扔了(比如礦泉水瓶,廢紙等),哪些以后會用(比如衣架,洗頭膏,拖鞋等)!
哪些是有潛在價值?比壞的小凳子和一些大學專業課本,小凳子修還可用,如果哪天我想看看某些記不起來的知識,還可以來翻翻專業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