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幸福
牡丹隆冬時節的盛放,在季末轉身之際,吐蕊含香,終至吸引了我的目光。
在一個艷陽高照的午后,深處冬春交界的時刻,在河州綠茵盎然的花棚里,回頭瞥見那樹牡丹花開,竟似烈火般絢爛燃燒,馥郁的芳香。
迎著季節的召喚,春天的牡丹在河州,是可盼而不可求的艷遇,是可人心意的深情一瞥,是千嬌百媚的回眸一笑,季節與佳人相約,心有靈犀的眼福。趕著年末的這一天,上午我起個大早,抽空跑去新花市,去花棚里賞花,看望新年早到的春天。
在春意盎然的暖棚中,侍弄花草的花農告訴我說,花盆里的牡丹花,是名冠天下的洛陽牡丹。天寒地凍的冬日,品賞牡丹花的綻放,早已不算稀奇。即使滿腹經綸的詩人,有多么優裕的閑情雅致,他們可沒這般福氣,消受得起盛裝蒞臨冬季里的牡丹。
附麗于傳說中的牡丹,“當年武則天皇帝令百花連夜速發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懾于皇威紛紛開放,惟獨牡丹不從,寧可發配洛陽。”洛陽牡丹在作家張抗抗在散文《牡丹的拒絕》中,美輪美奐,“它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因著洛陽的文本參照,牡丹桀驁不馴的個性,拒絕在隆冬開放的傳說,世人對她青睞有加,心中平添幾分愛憐與欽佩。曾是萬千寵愛于一身,牡丹獨擁的雍容華貴,亭亭玉立在百花園中,尊享的容顏,不因失寵走出深宮宅院,確以國色天香,有幸遍植天下,從此香滿乾坤。仿佛劉禹錫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于是在菏澤、在洛陽、在河州,遍布南北東西大地上,造就了一座座牡丹花城。
世人只道是牡丹常有,難脫塵世嬌艷的傲氣,殊不知牡丹的高潔,走過整個漫長季節,榮枯不驚的氣質。從春末花開,香清溢遠,浸染滿城向隅,及至粲然的花期過去,零落香消,化作春泥更護花,清俊奇骨的牡丹,寧肯叫自己沉寂多半年,躲在不為人知的夢鄉,幽幽地滋長,等待著春風化雨,開出一生驚世的美麗。
令臨夏人引以為豪,與洛陽牡丹齊名,相媲美的是河州牡丹。清代臨洮詩人吳鎮詩云:“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歷經二百多年的時光淘洗,牡丹從萬丈紅塵深處,沉淀滿了款款深情,傳遞過來的沉香,香薰了河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就在十里花香的氤氳中,吮吸著人間芳菲,釋放著天地靈氣。
百花園眾香國里,河州愛花好花者多。在下二社老花鳥古玩市場,每個周末熙熙攘攘,鳥語花香,腳步雜沓,我也是擠在其中愛湊熱鬧的一個常客。而我最初卻不怎么喜歡侍弄花草。唯獨印象中的河州牡丹,給我的感覺是別樣的,是她纖塵不染的清奇。在我的眼里,曾一直頑固地認為,象征著大富大貴的牡丹,周身帶著幾分俗世,是那種備受人推崇的富貴之氣。婦孺皆知,人人吟誦“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以至于到了熟視無睹的地步。
隴右重鎮河州,紫斑牡丹花業興盛,自古至今,河州花勝似洛陽。八坊四鄉,處處能見到花枝搖曳的牡丹,鄉間莊戶人家院落中,移步坊間普通人家,推開門扇,迎面刻在門楣的磚雕,抬頭的照壁影墻,刻著牡丹的圖案,三道橋東公館側房偏門上,畫在八坊人家的炕桌子上面,在徐徐拂面的煦暖輕風中,蜂飛蝶舞般晃動的牡丹枝葉,由活絡的人脈積攢的底氣,流光溢彩,一覽無余呈現在了眼前。
懂得了紫斑牡丹,就懂得了河州,花知人意的機緣,總是不會辜負人的心意。河州人聞香識味,將人生的美學,揉進了生活里,參透了絲路花語,愈加覺得河州的人文底蘊,承載的小城故事,與人們心有靈犀,站在不遠處,安詳地打量我。看到地道的河州牡丹,東郊公園是必須要去的,還有城中的紅園,但紅園不如東郊的那么有名氣,雖然路稍遠了些,可有幾棵名貴的牡丹,佛頭青、綠蝴蝶品種,成為鎮園之寶,吸引好家身影絡繹,游人摩肩接踵,爭睹東郊牡丹,去看的游人就比紅園要多。
今年早春的綿綿陰雨,一場接一場,飄灑河州城街巷。冬去春來,天空上的浮塵,走到大夏河邊停住了腳,河面上倒映著黃土的嘆息。乍暖還寒的時節,浮在柳梢上冷冷的綠意,直到在眼前由淡轉濃時,濱河路上的牡丹枝葉間的花蕾,像是還在沉睡的樣子。到“五一”勞動節前,正是河州牡丹往常盛開的季節,外地游客聞訊,大喜過望,追趕牡丹花訊,趕赴一場盛大的花開,游客遠道沖著牡丹而來,想一睹河州牡丹芳容,可是花苞含羞帶嬌,藏在葉片叢中。時晴時陰的天氣,地面時冷時熱,游人跟著云影轉悠,天馬行空般游走,不無遺憾地打道回府。
有心賞花,興致盎然,花卻不開?牡丹不成人之美,一如河州坊間笑侃:牡丹任性!俏皮的牡丹,莫非跟季節商量一塊串通好,故意跟人開個善意的玩笑,這也未嘗不可,河州紫斑牡丹和人們,相親相守了幾百年,早已慣玩了。腦海里想起牡丹的傳說,似乎真的讓人們見識了一把,牡丹的骨子里天生帶著幾分傲氣,可倒忘了今年農歷閏六月,讓春天的腳步似乎也來得遲疑。果然一朵一朵的花蕾,像是青澀的桃子,舉過頭頂時,那些急性子的牡丹,樹叢中先自探出頭來,幾枝花蕾,總算未辜負大好時光,在有人們焦急凝望的目光中,零零星星地開了。時令和季節擱在那里,人們不想打擾牡丹,也無力逆轉季節流轉的規律,全憑呵護的心意,一切順其自然,牡丹確在無意間成全了人的大好心意。適逢第二屆河州牡丹文化節在即,在河州商務會展中心展館里,一盆盆洛陽牡丹,應著喜慶節氣相繼開放,花影婆娑,霓裳羽翼,翩翩起舞,叫游客嘖嘖贊嘆。
花未開,因為牡丹有的是耐心。經歷過了寂寥的時光,熬過不起眼的冬季,牡丹積攢了整個季節的熱量,等待在春光里讓自己絢爛,璀璨奪目地綻放一生一世的情懷。
賞花需要人有足夠的耐心,觀月需要清虛的心境。抱著走馬觀花的心態,只能浮光掠影,抱著到此一游的心理,決意是看不到牡丹盛開的花期。有時即使錯過了花期,人會在心里安慰自己,似乎想說服自己,給惆悵的心情找到一個充足的理由:牡丹花開著,我正好路過了你的綻放。
專注用心癡情的人,無感世外花開花落,無關車馬喧囂,甘自守迂執闊,兩廂情愿的廝守,契約一生的牽手,慣常的生活即使沒有錦衣玉食,只有愛,粗茶淡飯一樣品味出甘甜如飴,有愛相隨,便覺得什么都好。
花開一瞬間。在我俯身湊近牡丹的時候,忽然發現花片正在蠕動,向外慢慢地舒筋展骨,層層疊疊的花片打開,猶如緊湊包裹的荷葉餅,開始一點點松開花蕾。春季牡丹花開河州,像一冊山河,古舊的線裝書,一層層纏開。
等待花開,需要人的耐心。冰心曾對鐵凝說的那樣:“你不要找,你要等。”心中的所愛,都是值得等待的。
五月中旬,河州牡丹開了,卻未得空看花。待那天我路過濱河路,隔著車窗望過去,河岸上牡丹開得正好。如果帶母親來看看,該有多好。我知道,平素不愛花草的她,想必肯定會歡喜得不行。等到十里牡丹長廊,紅的白的牡丹花競相怒放,牡丹花在明媚的陽光下,綿延成花海。走在濱河路上,心里想,母親若看到牡丹這么美,會不會如我一樣,歡悅欣喜呢?
立在萬花叢中,我這么癡癡地想著,竟忘了停留的時間有多久。這個地方有我熟悉的味道。
濱河路牡丹該開了吧。我去看牡丹,正好是雙休日。半路上姐姐在家里打來電話說,外甥女放假過來,接母親過去蘭州。我問姐姐,何必那么著急,牡丹快開花了,就不能再等兩天嘛。到花兒全開了,看看那有多美啊。她的心思卻似全然不在花上。如很多外地游客那般,滿身心撲在牡丹上,儼然如我一介花癡;而不喜歡花花草草的,自然也會大有人在。了無一份賞花的興致,每個人的心思,旁人無可揣摩,而閑庭漫步,擁有賞花的心境,別人也難以勉強,反而失去了一份天性的本真。
太陽躲在云層后邊,不肯露出頭來,渾身感到有點清涼。
昨夜是起風了,柳絮花如鵝毛大雪,紛飛在大夏河邊,微風徐徐撫摸地面吹過路邊,掀起密集簇擁的柳絮,飄揚翻飛,穿過了我的靈魂。風搖動岸上的花枝,浮動在眼簾的花瓣雨,稀稀疏疏地落下,凋零灑在牡丹樹下,輕盈而蒼白的花瓣,散落滿地潔白的碎片,融進夕陽余暉中,白茫茫地延伸到天際,在目力所及的地方,匯入一片海洋。
作家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寫過牡丹雍容華貴之美的李白,在他的《秋浦歌》中感慨:“白發三千尺,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就像伏天里的麥田,一眼更比一眼黃,須臾轉身回過來頭再看去,眼前麥子偃匐,含腰佝下頭,躬身于大地以生命成熟的姿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的榮華枯槁,就在一瞬間完成。
春天總是如期而至,在季末遇見河州牡丹,是身心與靈魂的一場相遇,是命中注定的一場情緣。
花落一瞬間。如青春韶華易逝,留不住,等不及,行千里,只有長情地陪伴。
那些值得去等待的,不只有愛,人世間所有的美麗,都需要人耐心等待,牡丹也是。
等你在最深的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