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知道“西倉”,不算地道的西安人。的確,每逢周四、周日開市,西倉也許是西安最熱鬧的地方了。選個周末,帶著孩子,去西倉體驗一下最接地氣的市井生活吧!
西倉位于城墻內西北角廟后街中段,這里是西安最有名的花鳥魚蟲市場,一直保持著每逢周四、周日開市的傳統。明清時期,這里的永豐倉與和平路的敬祿倉東西相對,“西倉”之名由此而來。據說,上世紀90年代,西倉“鳥市”占有兩個巷子,只要開市,賣鳥的、賣狗的、賣魚的都會聚集過來。由于不收任何費用,每逢集市,許多小商販們也過來湊熱鬧,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漸漸成為許多做小買賣的商人心中最好的交易地。如今,西倉已成為輻射兩公里的熱鬧大集市。歷經數十年的世事變遷,不管曾引起過多少質疑和爭議,西倉就像是老西安的一個縮影,吸引著本地外地的各路游客,散發著它特有的魅力......
西倉最有名的就是花鳥魚蟲市場了,走進西倉,感覺像是走進了一個開放式的動植物博覽園。剛走到灑金橋路北口,就看到三三兩兩提著鳥籠的人走過,隨著人流走進西倉北巷,大大小小的攤位一個挨著一個,使本就狹窄的巷子僅剩一條能走人的通道,游人們摩肩接踵,項背相望......各家攤位上,從色彩絢麗的鸚鵡,到歌聲婉轉的畫眉;從幾塊錢的小倉鼠,到品種名貴的貓狗,這里都能看得到。賣魚的門前,魚缸里魚兒潛游水草搖曳;賣花的攤位上,姹紫嫣紅綠意盎然;再加上蟈蟈、蛐蛐鳴聲一片此起彼伏,還有周遭賣者的吆喝聲、買者的討價還價聲也不絕于耳,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看更熱鬧的集市了......
除了熱鬧,若你想懷舊,也去這兒走一走吧。昔日永豐倉的位置仍然被圍墻圍著,一半建起了居民住宅,一半用作軍事管理區。沿著圍墻,穿梭于滿是滄桑和歷史的狹窄街道間,頭頂上高大的老槐樹訴說著歲月的久遠,茂密的法國梧桐蔭蔽著烈日,投下斑駁的樹影,自有一種清涼。穿著綿綢褂子的大爺,一手拎著鳥籠,一手搖著蒲扇,悠閑地走走停停,跟一路上的街坊熟人打著招呼......沿街除了花鳥魚蟲外,還有不少文玩手串、古董字畫等古舊滄桑的玩意,甚至五金雜貨針頭線腦蔬菜水果剃頭修鞋等,也各自喧囂嘈雜生意興隆......
這里更是吃貨們的福地!一早到這里,走到灑金橋回坊口,先來一碗肉丸糊辣湯,這可是地道的西安早餐!帶著滿腹的飽足感,再去逛西倉吧。逛個半天,肚子餓了,沒問題,午飯更是花樣繁多,沿街有各種清真美食,羊肉泡饃、酸湯水餃、灌湯包子、鹵汁涼粉、麻醬涼皮、八寶稀飯、臘牛羊肉、涮牛肚、烤羊肉......幾乎家家都是名聲在外,門庭若市。來這里,即使什么都不買,只是逛一逛,看一看,吃一吃,也是美好的一天......
賈平凹在《廢都》里這樣描述過:“那里是一個偌大的民間交易場所,主要的營生是家養動物珍禽、花鳥蟲魚,還包括器皿盛具、飼養輔品之類。趕場的男女老幼及閑人游皮趨之若鶩,挎包搖籃,戶限為穿,使幾百米長的場地上人聲鼎沸,熙熙攘攘,好一個熱鬧繁華。” ——這兒,就是西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