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首夏清和殿閣開,園中景物足徘徊。翩翾紫燕銜泥去,晛睕黃鶯過水來。
槐影初圓當永晝,桐陰漸引上層臺。更憐芍藥臨風好,香襲書幃錦作堆。
作者:愛新覺羅·胤禛
本文出自《雍邸集》節選,《雍邸集》清世宗雍正皇帝繼位之前之詩集。
譯文:農歷四月天氣清明和暖,殿門都打開了,園里的各色景物讓人不禁流連忘返。燕子輕飛銜泥遠去,鳴叫聲清麗的黃鳥越過水面。
春天傍晚白色的槐花和著皎潔的月色給人的感覺如同白晝一般,桐樹陰在時間的流逝中也在拾級而上。那迎著春風搖曳生姿的芍藥花,把香氣都送到了書齋里,也是一種錦上添花啊。
我是挹洗俏月,這是今天的閱讀分享,祝您晚安......
【本文釋義]】
首夏,漢語詞語,讀音是shǒu xià,是始夏,初夏,指農歷四月。出處三國 魏 曹丕《槐賦》: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清和,漢語詞匯,拼音是qīng hé,傳統農歷四月的別稱;天氣清明和暖;清靜和平;形容升平氣象;清靜和平;形容人的性情;聲音清越和諧;詩文清新和順。
翩翾,讀音為piān xuān,是漢語詞語,解釋為輕飛貌。
晛睕xiàn huǎn:鳥色美好或鳴聲清圓;美好,如“晛睕”黃鳥,載好其音。”
永晝:漫長的白天。
書幃:猶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