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片段摘自《文心》
古人所謂的讀書,差不多就是讀經書?,F在你們的讀書是為了養成各種身心能力,并非為了研究古籍,目的與古人大異,經書原可不讀,只要知道經書是什么性質的東西就夠了。《論語》、《孟子》和《禮記》中的《大學》和《中庸》普通稱為《四書》?!端臅吩谖覈臀餮蠡浇痰摹妒ソ洝芬粯?,說話作文時,常常有人引用,其中所包含是儒家的思想。既然做了中國人,為具備常識計,這些也該知道一點。
I:讀書要有目的性,挑選和閱讀書籍要有所選擇。
A1:去年的某天,在管理學生自修課時順便閱讀小說《傲慢與偏見》。德育副校長看到后,笑著對我說:“能看書不錯,不過這本書雖說是名著但對你來說只能算是消遣,可能對你的工作和個人能力的提升幫助不大。”說完他就走了,而我當時其實是不以為然的,心里想著做領導的果然好功利。
A2:今年看了很多非小說類書籍,聽了幾場牛人的分享之后,開始慢慢認同領導的看法。好書那么多,究其一生都無法讀完,所以必須有所選擇。其實人在職場,尤其是工作了幾年之后,有時候還得“功利”地閱讀。因此,以后在閱讀的時候都要想想這本書能帶給我什么幫助?消遣還是索取信息,或者是獲取知識,從而指導行動。
理清思路之后,我決定這樣做:
第一、 在沒開始前,放棄漢語言文學的自考科目。雖然我很愛好文學,熱愛寫作,但是目前對我來說,自考一個同樣是本科學歷的另外一個專業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太高,在工作上也無多大幫助。
第二、 趁這個暑假有大段的時間,在兩月內讀完相關書籍。閱讀寫作技巧類的《文心》、《如何閱讀一本書》,并要求每日寫500字以上的閱讀筆記,讀完整書后完成思維導讀,在微信讀書中用語音分享閱讀感受,加深理解;文學類的繼續閱讀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讀完在豆瓣寫書評。
第三、 從明日起的一周時間,清理各種訂閱號。雞湯文類型公眾號取消關注;同類的公眾號選擇平時看的最多的,廣告最少的;鼴鼠的土豆老師的“人生補習班”的文章整理歸類到印象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