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十三歲那年的第一次演講開始,我似乎與演講臺很有緣。那年春天,全校舉行《尊師重教》演講比賽,因為準備充分,我很榮幸的獲得全校初高中部學生的第一名,當校長把我拉到講臺前說我是全校臺上年齡最小、個子最矮,演講講得最好的學生時,臺下掌聲雷動,那一刻,我很感動也很自豪。此后的多次演講賽,我似乎都輕松奪冠,可我沒有想到,令我最最感動的一次演講還在后頭。
? ? ? ? ? 上大學的第二年,語文老師讓我們準備一篇演講稿,題材不限,題目自擬。為了鍛煉同學們的口才,每個同學都必須上臺,必須把最能代表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演講搬上臺來。全年級七十六 個同學都躍躍欲試,都在做著精心準備。當時恰巧與我一同進校的一名中文系女同學為情所困跳樓自殺了,她的母親在她的遺像前撕心裂肺的哭泣,靈堂里傳唱出揪人心魄的哀歌時,我的心如刀絞一樣悲痛欲絕。我決定要在我們吉首大學生命與科學系的同學中間傳遞一個訊息:珍愛生命。因為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有權傷害自己,卻無權傷害生我養我的母親。于是一篇演講稿在我的汗水和著淚水的筆尖蕩漾開來,我邊寫演講稿邊哭,邊背演講稿邊淚如雨下!那次演講因為情與景相連,聲情并茂,對象也很特別,評委更是特別,都是班上的幾名學生干部當評委,都是同齡人,因為感動了我自己,無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過了一個星期,結果出來了。
? ? ? ? ? 但在宣布比賽結果時,我還是很不自信。老師先念了一大串獲得優勝獎的同學的名字,但沒有我;我想可能搞砸了,連個優勝獎都沒拿到,太可憐了。接著老師念了獲得三等獎的同學的名字,人數比獲得優勝獎的同學明顯少了些,可仍有一大串,沒有我。二等獎的同學,人數更少了,還是沒有我,現在我不抱任何希望了,畢竟大學是個人才濟濟的地方,二十歲,也是張揚個性激情洋溢充滿青春與活力的年紀,誰都想拿第一,誰都表現出色,誰都可能拿第一,我也想開了,不再奢望了??删驮谶@時,老師突然音量提高了八度,他高聲念道:下面我宣布獲得這次演講比賽一等獎的同學是:王玲。我聽到了同學們把長時間的熱烈的掌聲送給了我,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立馬想到我在臺上激情演講時,強忍住的淚水在此時此刻像開了閘的洪水一樣傾注而下,不僅是因為演講的成功,也因為我想到了我的母親,想到了我母親的點點滴滴,想到了她的不易。
? ? ? ? 語文老師這樣點評道:你們的演講都很出色,很精彩,很有說服力,或慷慨激昂,或旁征博引,或引經據典,或談人生,或談理想,或談勤奮,或談未來,這都很好,可是我認為關鍵的是你們要學會像王玲同學在《珍愛生命》的演講中說的那樣,要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精彩在當下,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珍惜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你們將來或許有的會成為老板,成為官員,成為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可是都不要忘記自己的根在哪里。自己的責任在哪里,自己能為人類所做的事是不是有意義,是不是違背了人生的初衷,是否褻瀆了生命,是否傷害了自己的母親。 為了我們的母親,我們應該珍愛生命,她在臺上的演講讓我這個快五十歲的大學老師第一次領悟到了生命的力度、內涵、與真諦,詮釋了一個大學生最起碼的責任,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母親的偉大。你們將來都會找到自己所愛的愛人,男同學會找到自己心愛的女人做妻子,女同學會找到自己心愛的男人做丈夫,但是你們都別忘了,世界上最最愛男人的女人永遠是自己的母親,而世界上最最愛女人的男人永遠是自己的父親。只是個人愛的方式不同罷了,也或許你們已經習以為常他們點點滴滴的愛,你們認為理所當然,稍有不順,便大動肝火,所以你們忽略了這種愛,只有明白了這一點,你們才會知道,不管你們錯愛了誰,就當一陣風兒輕輕飄過,永遠要相信,始終有一個最愛你的人在人生路上等著你,不管你是成功抑或很失敗,她都不在乎,她在乎的是你是否活得開心快樂幸福,是否永遠平安健康!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我們常常忽略的母親!
? ? ? ? ? ? 時間過去了十多年,我也磕磕碰碰的在社會闖蕩了十多年,這十多年里,我有數不清的辛酸、委屈、孤獨、寂寞、淚水甚至還有諸多的為情所困,我都學著默默忍受,心中永遠像有盞明燈指引著我向生命的盡頭邁進,不管我生命的長度有多長,我都力求讓它的每一天都精彩,因為我相信,不管我愛的那個人明天是不是還依然愛我,我都會好好愛自己,始終相信母親對我的愛亙古未變,我有權傷害我自己,但無權傷害生我養我的母親,實在不忍心去傷害那顆愛我的心??!僅僅為了這個,請一定記得珍愛生命!下面是我當年寫的演講稿《珍愛生命》演講稿的原文,今天重新來看,不想多說什么,只希望我所有認識不認識的朋友都能珍愛自己的生命,因為人生是短暫的,也是難忘的,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讓我們一起來珍惜它吧!
? ? ? ? ? ? ? 《珍愛生命》(演講稿)
? ? ? ? ? 就在我籌備這篇演講稿的同時,也同時得到了一個如同晴天霹靂的消息:中文系九七級某女生跳樓自殺了。天啦,九七級,二十歲,和我們一樣的年齡,年輕的生命就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就這樣悄無聲息的走了,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從一個世界走向另一個世界;從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走向另一個令人無法想像的世界,就像二十年前,她母親經歷了漫長的十個月,孕育的新生命一剎那間把她從黑暗帶到光明一樣,所不同的是,前者盡乎是絕望的死了,而后者卻是滿懷著希望。
? ? ? ? ? 如果你還不信的話,她的遺體就擺在靈堂里,如果你還不相信的話,那么去看看,她的嘴角上還殘存著凝結的血塊,從那靈堂里擺滿的花圈里,從死者母親那悲慟欲絕的哭聲里,也從每一位哀悼者嚴肅的面孔里無不告訴我們:她死了,她真的一去不復返了,輕輕的她走了,正如她輕輕的來。
? ? ? ? ? 這一爆炸性新聞引來無數個問號,是為情所困,還是被生活所累;是疲于奔命,還是厭世間的污濁,而我以為只要是選擇了自殺,就是怠慢了生命。
? ? ? ? ? 如果自殺者還能聽見我所說的話的話,那么我真想對她說:朋友,當初你想到自殺之時,為什么不去讀讀海倫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什么不去看看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為什么不去聽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再不然,哪怕是獨自漫步于芳草地也好啊,那里有你童年時嬉戲追逐的蝴蝶,有你賞心悅目,一見就忍不住伸手去摘的小野花,而每每這時,你母親總是百般呵護萬般憐愛地呼喊:不能摘不能摘,花下面有刺。這時候你會覺得:活著是多么美好啊,為愛你的人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 ? ? ? 我無法想像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舊社會的人是怎樣度過此生的,但對生我養我的父輩們卻是再熟悉不過了,他們一口飯一滴水的把我們喂養大,把我們從一無所知的小頑童培養成稍懂世事的大學生。別忘了我們的骨子里流淌的是父輩們的血液,但為什么我卻越來越感覺到:我們的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卻遠不及我們的父輩呢,不是嗎,就在星期天下午,我就聽到數學系的一男孩對我說:我們班上80%的人要求尋找心理咨詢,10%的人想自殺,而他們想自殺的理由只有一個:生活太空虛,太無聊,也太無奈,幸福卻太少,難道是他們不夠幸福嗎?不,與我們父輩相比,我們簡直是太幸福了。我們從小學到大學,一路順風,我們的幸福生活,在他們還是我們這個年齡看來,真是騎牛追馬——望塵莫及。他們千叮嚀萬囑咐,他們百般憐愛萬般呵護把我們養育成溫室里的花朵,誰都知道溫室里的花朵溫、室、氣、光、密條件是何等的優越,你能說它不幸福嗎?但為何我們這一代卻如此的輕視生命,又如此的視生命為兒戲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在彷徨,我在迷惘,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這倒底是為什么為什么。終于,我在汪國真的詩句里找到了答案:《生命總是美麗的》
? ? ? ? ? 不是苦惱太多/而是我們的胸懷不夠開闊/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們還不懂如何生活/憂愁時/就寫一首詩/快樂時/就唱一首歌/無論天上掉下來的是什么/生命總是美麗的。
? ? ? ? 誠然,我無權干涉自殺者去自殺,但若讓我有一萬次死亡的機會,我也絕不會去選擇自殺,我可以對我母親說:媽媽,你放心吧,我無權傷害你。我的生命不是屬于我自己,而是屬于你,因為是你才創造了我,不是我沒有勇氣去面對死亡,而是我更懂得如何去珍愛自己的生命,即使我沒有輝煌的未來,如果能有無悔的往昔也未嘗不可。
? ? ? ? ? 我敢說,人能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而為愛我的人活著,則本來就是很幸福的,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選擇自殺呢?親愛的朋友,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愛自己的生命,我寫這篇演講稿的目的并不是期盼你們給我掌聲的回報,但我只有一個愿望,也只有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在座的同學,在座的朋友,以及今天在場的我們唯一一位語文老師,能夠真正做到去珍愛自己的生命,請允許我說一句:我是愛你們的,愛你們其中的每一個人,能讓我愛的人,好好的活下去,我本身就是幸福的,我還奢望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