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午后的兩個多小時,看完了《走出印度》的最后六章。身體,卻似乎有一種脫水一般的虐心感覺。揪心的文字才是好文字吧。因為喜歡字里行間的瞬間美感,才讓我想要重新選擇文學。記住了收尾章節里的那句話:一切都能割舍。
某些負能量的傳達之后,可以堆疊在心里好多天了。也許依附著的感情,也是時候割舍了。父輩的反對,因為親情的背景在,其實也無可厚非。只是輕易就上升為形而上學的大道理。不顧他人的內心感受,是不是我也可以稱之為不道德呢?輕易一言以蔽之的總結,不做調查的以“責任感問題”蓋棺定論。因為某些人,根本不在乎我坐上開往灰燼的地鐵。
迷戀某些歌詞里的文學氣息,才讓我努力想要自己的文字活下去;迷戀某些故事里的剎那美好,才讓我努力想要為文字活下去。因為自己的生活里沒有那樣的幸福美好,才想要努力陷在創造幸福美好的執念里吧?這樣說起來,似乎顯得好悲哀啊。活著究竟是不是一種悲哀?我還可以割舍什么,以為了文字活著?
愛情是不可以割舍的。不,現在更像是愛情的余溫。或者,我從來沒有停止對愛情的渴望。我也追問過自己,我的墨西哥理想,竟然是為了找到一份可能的事業,做到另一個城市。是為了過去的某些不能實現吧。不能實現的,要不就寫下來吧?我去墨西哥城,是為了尋到一份事業,涉足你可能經過的城市,期待一場遙遙無期的重逢。
歲月里如果有一條出路,請為我畫一張通往有你的未來的地圖。
文字是不可以割舍的。除了量化書寫的文字,還要量化閱讀的書籍。當然,我需要準備好,為了文字活著,去承受更多苦難、考驗和刁難。比如,增加跑步頻率,以中和吸收和排除的毒素;比如,增加心理承受力,以應對諸多現實生活壓力以及各種反對的聲音。多余的應酬和社交盡可以全體清除,以徹底凈化自己清凈的生活。
親情是可以割舍的。請原諒我的大逆不道。需要如此解釋。父輩不在意子女的獨立思考能力,看不見子女分分秒的努力。只會教條式的高談闊論。看不見小輩的心如刀割,是做連長輩都沒資格的。所以,如此的親情,只是現實的囚牢,只是實現理想的枷鎖。所以,走出來吧,擺脫某些依賴,舍棄依附著的不公平。
我不會行尸走肉的活著的,我會找到為自己的文字活著的方法;一旦我行尸走肉的活著,我也就不是我了。我的父親,要是你一再看不到我的現實,也可以大可當作我已經從你的現實里消失。
跟隨我的瘋狂倒數的,除了我量化的文字,還有我瘋狂淪陷的情緒。“傷我綽綽有余”,好吧,我承認我又一次敗給了歌詞。當年沒有追過原著,于是,突然決定訂了Kindle版的;居然連夜看完。必須說,電視劇成片后的美感還不錯。我說的是,當下大熱的《何以笙簫默》。何以免俗,何必免俗。你也真的不比我高尚!
今天,是這段文字行走的第十天。距離期限尚有時日。革命尚未成功。謝謝各位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朋友的鼓勵支持。且靜待百日到來,我的生活又會如何演變。就讓雨繼續瘋狂地下…我會為我的理想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