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轉變(《第五項修煉》閱讀筆記 02/29/2016)

“學習”這個詞,好像已被大家掛在嘴邊。但凡有所追求者,即言必稱持續學習。但,“學習”好像慢慢走入了一個誤區。談及學習,我們腦中馬上會想到『被動地坐在教室里聽講、做筆記,以及為了取悅老師而盡力避免犯錯的情景』,當然,在現代生活中,學習還會被理解為“一本書、一支筆、一盞燈",或者打開網絡,點開視頻,學習網絡課程/微課。『實際上,日常使用的學習一詞等同于”接受信息”。』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沒錯沒錯,所有這些我已經在昨天的培訓課上學到了”,或者,“是的,我看了《XXXX》書,書上正是這么說的。”。然而,『接受信息和真正的學習,卻只有遙遠的間接關聯。如果說“我剛剛讀了一本關于騎自行車的好書——我已經學會汽車了”,這話就會很好笑』。即,并不是管理專業出身,就一定能做好管理工作;并不是看了一本名人成功傳記,就一定能復制這段傳奇;更不是學了一堂關于設計的網課,就能做出傳世的設計。我也常常陷入到這種誤區之中,前兩年,陷入不停積累課程、書籍的循環中,但到了年底做回顧時,卻發現并非如自己所想的收獲頗豐。往往是獲取歸獲取,工作或生活上還是沿用著自己習慣的方式和運作流程,并沒有明顯的改進。更有甚者,連獲取到了什么都已經忘記。說到這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學習”?

『真正的學習會觸及做人的意義這個核心問題』。

『通過學習我們得以再造我們自身』。第一層,是打破原有的習慣與框架,回到原點,不再受原有教育、環境的束縛和限制。

『通過學習我們開發自身能力,去做從前不能做的事』。第二層,是重新認識自己,并找到自己潛在的可能性,開發這些可能,實現以往所不能達到的目標。

『通過學習我們重新認識世界,重新認識我們與世界的關聯』。第三層,是重新認識我們生存的環境及與環境直接的關系。從認識自己到認識外部環境,眼界從內往外一步步擴展,看到更大的系統,并從這個更大的系統中更全面的認識自己。

『通過學習我們拓展我們的創新能力,使自己成為生命的成長和生發過程的一部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成長,完成自我的創新與突破。即真正的學習,是參與到自己的成長中,投入到自己的生長過程中,同時實踐前三層中更新的認知,體驗不同的認知、聯系世界的方式。在實踐中,發現自身不足,并再次返回到第一層,持續打破與重組。而在此之間,也將不斷加深對自我的認識與感知,是以『真正的學習會觸及做人的意義這個核心問題』。

以學習“時間管理”為例,真正的“學習”應完成如下步驟:

通過對比獲知的“時間管理”信息與自身的“時間管理”方式,找到自己“時間管理”方面的突破口,打破原有管理方式和既有框架思維。→ ? 重新認識自己對于“四件管理”的認知及方法體系,從客觀角度分析自己認知及方法體系的成因、核心特點、優勢及劣勢。 → ?重新認識目前身處環境(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對自己“時間管理”方面的要求及產生這些要求的原因,由此找到自己原有體系與現在環境所不匹配的地方。 → ?從不匹配的地方入手,根據獲知的“時間管理”信息,調整自身“時間管理”認知及方法,并全程投入到自己的改變過程中,包括過程記錄、階段檢查、成效反饋及偏差調整,及時總結哪些是適合自己的“新方法”,哪些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 ?返回第一步,檢查上一部中需要改善的部分如何突破,或是否在上一輪過程中出現了新的突破口。

綜上,在真正的學習中有一個核心,就是“自身的參與”,如果學習不能與自己掛鉤,將永遠只是書本上的文字和視頻中的畫面而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