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寫作不再是職業作家、撰稿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如何讓你寫的文字有更多的人愿意看?如何讓你的朋友圈有更多的點贊?
專業人士為你創作了這篇清單,供你參考。
1. “只顧自己表達,不顧讀者接受”是寫作的大忌。
永遠記?。簩懽x者感興趣、能接受的東西。
2. 文章一定要控制篇幅,如果篇幅實在過長,就要時不時扔給讀者一個“刺激”。
你要知道,碎片化時間里的手機屏閱讀,是當下最主流的閱讀場景。在這樣的閱讀場景下,讀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耐心也更加稀缺。
3. 下筆前考慮一個問題:讀者為什么要看我的文章。
人們最廣泛的閱讀動機,有兩個:一是滿足好奇心,二是滿足自我表達的需要。大部分文章都可以可以圍繞這兩個目標進行設計。
4. 好的標題是吸引人閱讀你的文章的第一步,起一個吸引人的好標題,可以從四個角度思考:
引人共鳴、設置懸念、引發爭議、顛覆認知。如果標題同時滿足這四個特點中的兩個或多個,會更好。比如相比《體制內和體制外的生活,哪個更好?》,《當年離開體制的人,現在都混得怎么樣?》,就是一個更具懸念性和話題性的標題。
5. 起標題的另一個心法,是體現人們熟悉的事物、共同關心的話題,盡量不要用陌生內容,減少人們的認知壓力。
比如,相比《人工智能在預測領域的進展》,《人工智能可以預測女朋友什么時候生氣嗎?》就是一個更好的標題。
6. 當你的文章想向讀者輸出觀點時,要使用這樣的大結構:
第一步,制造一個讀者熟悉的問題,引起關注;第二步,順著對方意愿,解釋問題發生的原因,贏得信任;接下來就是很重要的第三步,開始夾帶自己的私貨,給出自己的觀點和對策。
7. 兩種典型的刺激方式是“故事刺激”和“金句刺激”。
故事刺激,是通過情節的展開來實現的,一個故事刺激出現的地方,通常就是情節發生轉折的地方;金句是讓人感到特別精辟的一句話,它會給讀者“被擊中感”。當然,還可以將兩者結合,講一個故事,提煉一個道理;再講一個故事,提煉一個道理,最好還能把道理說得層層深入。
8. 不要把素材按照發生的順序呈現,這樣很容易流于流水賬,不妨做個調整,設計出驚疑感、懸念感。
熟悉嗎?這是電影常見的套路。
9. 多用故事型敘述,就是有人物、有事件、有動作、有轉折。
記住,人們永遠更喜歡聽故事。在開頭直接交代時間、地方、人物是最符合人們心理預期的。因為千百年來,人們就是這么講故事的。
10. 使用簡單的語法結構,改掉過長的從句、多層的邏輯和連鎖的形容詞。
珍惜讀者的耐心,不要給讀者出閱讀理解題。
11. 多用動詞、名詞,少用形容詞。
“他很會體貼人”比“他是一個很體貼的人”更好。
12. 少用抽象概念,多用形象化信息。
如果表述對象確實比較抽象,最好通過比喻來解釋。
13. 不要把寫作看作太正式的東西。
把每一條微博、每一條朋友圈,都看作是自己的作品,去設計、打磨,你的寫作能力會越來越強。
在當下,無論你從事什么行業,都應該把寫作當做第二職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