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午后陽光 11.14《如何閱讀一本書》第2天 ?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1、概念:本書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所寫的發展閱讀技巧的書
主動的閱讀: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讀者越主動在閱讀的世界里探索能力越強,收獲更多,也更高明;對書籍要求的越多,獲得的越多。
閱讀的目標:為獲得咨詢而讀,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所謂閱讀的藝術是憑借著頭腦運作,除了玩味讀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來提升自我的過程。閱讀的兩種意義即在閱讀報紙、雜志、或其他讀物時,憑閱讀技巧與才智可融匯貫通,這種閱讀能增加咨詢,卻不能增加理解力;閱讀某種一開始并不怎么了解的東西,這種書的水平比讀者高一截,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能增進讀者的理解力。提高理解力的狀況,一開始時不相等的理解程度,閱讀的人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內。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間的差異。用語言和文字教導的過程就是一種被引導的學習;經由研究、調查或無人指導的狀況下,自己深思熟慮的學習過程是自我發現型的學習。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即輔助型及非輔助型的學習,其不同點在學習者使用的教材上。指導型的學習是閱讀一本書,包括傾聽,從講解中學習;自我發現學習是立足于自然或世界,是閱讀世界和自我的學習。思考是主動閱讀的一部分,讀者還需要運用感覺和想象力。
老師的缺席和出席:傾聽是從出現在面前的老師學習,而閱讀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
2、思考:從本意來說我覺得這一章其實就是說閱讀中的主動性有多么重要。作者采取了類比的方法來論證自己的論點,只是棒球和書籍的類比又存在一些不合適的的地方。郝明義還是臺灣那邊的文化底蘊,所以在翻譯中很多語法和詞匯跟我們還是有差異,從而導致在理解方面有點不太適應。可是主動閱讀其實就是強調要動用自己所有可能的能力,來加深對書本的領悟和理解的,這也算是一種鍛煉吧。
3、應用:將閱讀的過程作為一個鍛煉和提高個人理解領悟能力的過程,并特意提了出來,這算是本書比較特別的一個思路吧。閱讀就是學習,因為閱讀的方法不一樣,閱讀的內容不同,引發的思考不同,以至于最后的結果不同。這里的閱讀當然是強調的主動閱讀,是感覺和想象力全部投入進來的閱讀過程。
這種過程我們都曾經有過,哪怕是在頭腦里轉瞬即逝的那一刻,那也說明有過這種體驗。古典和李笑來都曾經提到過那么一種學習方式,就是準備寫一本相關的書。因為從準備開始,就不僅僅是視力和腦力的投入了,更多的是思考的能力也需要投入,更加重要的是長時間的投入思考能力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提高自己深入思考能力的過程。
如果一定要類比的話,我們也可以用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來比較。閱讀能力相當于九陽神功,那么理解和思考能力就相當于乾坤大挪移了。他們是相互支撐,互為顯現的過程。沒有九陽神功支撐的乾坤大挪移那就是花架子,毫無作用;沒有乾坤大挪移的九陽神功也算是空有一膀子力氣,無法最大化的施展開來。
如果還需要類比的話,就用電流和電燈來比較吧。閱讀能力是電流,領悟和思考能力就算是燈光吧。離開彼此都沒有太大的存在價值。
寫到這里我發覺如果單純是想的話似乎覺得這些類比都很合適,可是真的讓我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的時候,似乎又有很多不合適的地方。
眼高手低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領悟和理解能力需要不斷的通過閱讀來鍛煉,同樣思考和表達能力也不需要不斷的通過寫作來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