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革命圣地延安只在電影中見過,高高的寶塔,潺潺的延河,一排排黃土的窯洞,一隊隊唱著革命歌曲的戰士,紅紅火火的革命大生產運動……這是一首首已久遠的革命浪漫主義的詩篇。
這次,我走出電影,真實地步入通往圣地延安的路,幾十年過去了,此路依然坎坷。從西安到延安有7、8個小時的汽車路程,一路上黃土飛揚,道路坑坑洼洼,不時地把我們拋離座位,搖搖擺擺地前行,偶爾也有一些好路。已是春天,沒有萬物復蘇的景象,滿目的黃土高坡,零星有幾棵光禿禿的樹滿身土灰地呻吟著,在有水溝的地方金貴地生長著幾棵發出淡綠色幼芽的樹木,有了一絲絲生的氣息,讓人驚異讓人喜悅。
聽說,很久以前這里也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經過幾個朝代的大肆砍伐,演變成了如今的模樣。沒有了植被的涵養水源,落下的雨水被蒸發,沒有水植物無法生長,沒有植物老天雨也下得少,如此惡性循環,天氣變成了干旱氣候,土地變成了黃土。加上人口的增多,大肆墾荒,土地越來越平瘠,人民生活沒有太大的改善。
陜北并非不適合樹木等植物的生長,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綠色。我們參觀的皇帝陵、軒轅廟、棗園、花木蘭故居等,樹木較多,是陜北難得看到的綠色,綠色在那里是一種奢侈品。此行,我深深體會了“水是生命之源”的真理。黃土高坡,只有保護現有已不多的樹木,并在黃土上逐步植上綠色才有希望;否則,在不久的將來,這片遼闊的黃土地將不適合人類生存。
黃土高坡、窯洞、壺口瀑布,在拍出來的照片中很美,是一種蒼涼的美。黃土高坡上一個漢子頭扎羊肚巾,牽著毛驢,叼著煙袋,一路唱著信天游緩緩走來,金色的土地在陽光下是極好的襯托。窯洞前,穿上紅軍的服裝,雄赳赳氣昂昂地留張影,便有了革命浪漫主義請調。壺口瀑布雄渾悲壯,一種“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黃色的水簾抖落,白色的水霧升騰,黃與白組成色彩的美。黃土高坡、窯洞的美,我寧愿是一種旅游節目,而不再是百姓真實的生活。壺口瀑布的水呈現黃色,雖有攝影時色彩變化的美,我卻寧愿它是清水碧流,與其他的瀑布色彩無異。
我期盼,通往圣地的路平坦寬廣,兩旁綠樹成蔭,河水清澈漣漪,黃土綠色環抱,空氣清新沁脾,窯洞已面貌換新顏或成旅游道具文化沉淀,陜北民歌已有新的歌詞新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