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幾位母親閑聊時,再一次談到了家庭教育的話題。說起在微信上看到朗朗母親的反思:《榮光有多巨大,我內心的苦楚就有多深痛》,又說起游泳名將楊洋的母親,以及央視一姐董卿談父親……大家的觀點高度一致:不求孩子大富大貴,但求孩子幸福快樂。堅決不做“虎媽”,要讓孩子自由發展,自然成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寬松”更利于孩子的發展,還是“嚴厲”更適于孩子的發展?這個問題被反復談起。
很多父母擔心,“嚴厲”則難免“嚴苛”,會給孩子身心帶來負擔,甚至造成心理陰影。比如某鋼琴少年,就是因為父母要求過于嚴苛,孩子承受不了,心理發生扭曲變態,最終造成殺人的惡果。如果孩子性格內向柔弱,遇到強勢嚴厲的“虎媽”,只能選擇隱忍順從,孩子的心理如果得不到正常的疏導,壓力不能及時緩解釋放,就極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甚至抑郁。
因此,很多家長更愿意選擇“放養”,孩子愿意干就干,不想做便不做。對孩子不橫加干涉,不強施壓力,不自作主張。認為這樣做便能順從孩子的天性,張揚孩子的個性,順其自然,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持這個觀點的人,滿懷信心地傳誦著自己的《育兒寶典》。
我不禁想起了玉兒。
玉兒在單親家庭里長大,自幼聰明活潑,能歌善舞,學習成績也向來不錯,尤其能彈得一手好鋼琴。
媽媽對玉兒的教育真可謂嚴格、嚴厲甚至是嚴苛了。玉兒從小做事就謹小慎微,唯恐一不小心,試考砸了,事做錯了,便會招來媽媽狠狠的責罰。每晚睡前,要將當天的作業讓媽媽檢查,練習的曲譜在媽媽跟前過一遍。如有疏忽,出現失誤,罰!即便玉兒困極累極,媽媽也絲毫不會心慈手軟。自從開始上學與彈琴,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一年365天,天天堅持!玉兒的媽媽如沒有自身的能力與超常的付出,僅能空對玉兒提目標,做要求,她何“威”之有?又怎能稱其為“虎媽”?
在保證學習成績優異的前提下,玉兒的鋼琴一路考級,早早就考過了九級。曾經參加全國的鋼琴大賽,玉兒獲得了極好的名次。后來,玉兒進入一所有名的音樂學院讀本科;再后來,讀研;再后來,留該校任教。
花樣的小玉,一路走來,伴著辛苦與疲累。真是汗一程,淚一程,豐碩收獲終成行!
回想以前,玉兒對媽媽的嚴格要求甚為反感與抵觸,在心里抱怨媽媽,甚至在背后咒罵媽媽……但她的反抗,終于未能戰勝嚴厲的“虎媽”,只能無奈地選擇忍氣吞聲、含淚幽咽地彈著琴。當然,她也在鋼琴曲里獲得安撫與安慰,得到快樂與欣慰……
現在,玉兒談及家庭教育,在內心很感激媽媽。是媽媽的嚴格要求,她才不敢松懈;是媽媽的嚴厲表情,她才不敢怠慢;是媽媽的嚴苛管理,她才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媽媽當年如果看到她吃苦就心疼,對她的抗議妥協了,給她足夠的“理解”與“寬松”,她是不會擁有今天這一切的!
育兒如同雕玉。每塊玉石的質地、形狀、色澤、特點等都各不相同,在不浪費與破壞材料的前提下,要充分展現玉石的優勢,每塊玉石適合雕琢成的玉器就會各不相同。需耐心綿綿、愛心滿滿,需匠心獨運,才能很好地處理著玉石,雕琢著玉器。
育兒實在比雕玉復雜得多。每個孩子的性格、興趣、氣質、特長、心理等各不相同,對他們的教育不能簡單地使用同一種方法,人常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并且,孩子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變。對待孩子,不能簡單地用“圈養”與“放養”來作為方法與手段,或者僅僅用“寬”與“嚴”來加以區分。“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張弛有度”等方法都可能會用到。
“寬松”,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舒心的環境,孩子可以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成長,感受著幸福與美好,做事時難免吃不了苦、受不得累;“嚴厲”,讓孩子在生活行事過程中,心中有個“度”不可過,有個“線”不能越,有個“章法”應該遵循,有個“敬畏”不可觸犯,但行事可能循規蹈矩,缺乏創新精神……
“圈養”,可使孩子知其可為與不可為,守規懂矩,進入社會才不致于“冒失闖禍”,可是行事時可能顧慮重重,在行動上常會畏葸不前;“放養”能讓孩子主動探索,自由生長,進入社會后能更快適應,但做事時常會謹慎不足而冒險有余。兩種方法,各具千秋,各有所長……
家庭教育,是個常談不休的話題,是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問題,它會關系到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作為家長,我們對此應該如何解答,實在值得我們用畢生的精力好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