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兩篇,我們繼續談談拆書家如何輕輕松松講故事。說英雄、道英雄,誰是英雄?說故事、道故事,什么是故事?
一、什么是故事?
肯德爾·海文在《故事:驚人力量背后的科學》一書里,給故事下了一個讓吉姆·西諾雷利感到巧妙簡潔又非常實用的定義,“故事,是關于主人公戰勝困難,實現偉大目標的描述。”吉姆·西諾雷利在自己的《認同感-用故事包裝事實的藝術》里說到一個很貼近我們拆書用到的故事的定義,“只要有一個人,不管它是現實存在的還是虛構的,解決了問題并朝著目標邁進,這就是故事。”
二、為什么講故事?
“打動消費者的關鍵是故事”(《全新思維》)。在我看來,在拆書學習這個場景下,一方面,學習者也正是我們拆書活動/知識的消費者;另一方面,打動學習者的關鍵,也必然是故事,既有拆書家講述的故事,也有經拆書家引導、促動、催化下學習者分享、現場共同加工出來的故事。打動人心的是這些故事,與充滿故事能量的拆書家、學習者們有關,絕非拆頁涉及的技能How。
三、好故事哪里來?
1)幾乎所有關于講故事的書籍,如《TED演講的秘密》、《全新思維》、《故事思維》的作者,都推薦首選講述“親身經歷”或者“親自觀察”到的故事。
2)但我們拆書家哪來那么多“親生”的故事?故事的采集,還可來自于發生在身邊人身上的故事,來自于一個人、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部電視熱播劇、一件時事,也可以是來自于網絡、報章雜志上公開的故事,一個廣為人知的段子,也可改編原有的故事。
3)可以來自于拆書過程中搜集到的關于學習者、拆書家的故事(TF1-2):在整理實錄時,……,過后,根據關鍵詞和記憶,補充出完整的案例。注意,不見得要完全忠實。這時,可以根據你對拆頁知識的把握,對案例適當刪減或改編,使之更清晰、更貼切或更突出。
4)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里,提出了成為“故事大師”的三個方法:“寫迷你小說”、“記錄身邊人或陌生人的故事”、“參加故事節”。
四、怎么設計、講述、采集故事?
我們拆書,講的要拆致用類書籍,是因為有個好處,這些拆頁一定包含或者可以引出某個套路,或者框架。我們信奉“拿來主義”,可立馬用上,最好啊。會講故事,一樣一樣的,你頭腦里得首先有個故事的套路或框架。故事框架哪里找,還是《拆書家成長手冊》行!我們來看看拆書家應如何整理拆書過程中呈現的故事(TF1-2):在整理實錄時,“在現場學習者表達自己的經驗或者應用時,拆書家及時記錄下案例的關鍵詞,比如案例大致背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和知識點相關的過程,最終的結果。
我們從上述文字里可以看出,一個故事結構的簡單版,得包含三個要素:背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過程(和知識點相關的)、結果。
我給大家推薦一個結構化設計、講述、采集故事的方法,叫SCORE法。我覺得非常實用。方法來自于田俊國《精品課程是怎樣煉成的》一書。SCORE法:
S(Situation) 背景:故事的基本背景,包括時間、地點、人物、情境;
C(Confliction)沖突:沒有與固有認知發生沖突的故事,就是拉家常,平淡無奇,學習者不會感興趣,也學不到東西;
O(Option)選擇:在特定背景和沖突下,故事主人公一定是在多個選擇下,做了一個異于尋常的、優化的選擇;
R(Result) 結果:故事的結局。不管怎么樣,總有一個結局,而且是故事講述者想表達的;
E(Evaluation)評價:對故事整體評價,總結出故事背后的道理、說法。
SCORE法怎樣體現出來好用、管用?
舉個前面用到過的例子來剖析一下看看。“比如,我哥們兒劉大錘去相親。之前不知道怎么向心儀的妹子介紹自己,大錘人雖不錯,但見面一次被人嫌棄一次,快絕望了。去年初,我帶他來參加了分舵一次“如何建立個人品牌-你得學會自賣自夸”的主題拆書,這小子用上了,還起了奇效,在我們分舵傳為佳話。劉大錘怎么用這三步來自賣自夸地呢。首先,他給妹子說,自己長得不帥,學歷也普通;然后,他講自己在職業上的成功和在朋友中的聲望,都講的是客觀事實,還活靈活現、繪聲繪色說了一些細節;最后,他會強有力地強調一下,說自己是一個追求卓越和重視承諾的人。幾次相親下來,大錘不僅成了撩妹高手,還抱得美人歸哪!估摸明年春就抱娃了。聽說了這事,好幾個哥們兒都踅摸過來咱拆書幫蜀漢分舵學撩妹技術。”
我們把這個故事的結構解剖出來,是這樣子的:
S(Situation) 背景:劉大錘,單身狗,相親,被拒N次;
C(Confliction)沖突:人不錯,但不懂如何推銷自己,只有當單身狗;
O(Option)選擇:來拆書幫蜀漢分舵學建立個人品牌的自賣自夸三步法,每次相親都用;
R(Result) 結果:撩妹高手,抱得美人歸,明年春就抱娃,好幾個哥們兒都來學拆書;
E(Evaluation)評價:建立個人品牌的自賣自夸三步法好使,拆書法有用,拆書幫值得參加。
SCORE法包含的5個故事基本元素的順序,可以根據故事需要和拆書家的講述能力和講解風格,來靈活排列,可以有標準式:S-C-O-R-E;突出結果式:R-S-C-O-E;突出選擇式:O-S-C-R-E;開門見山式:E-S-C-O-R,等等變式。在現實中,順序可以任意組合;同時,有些人人所知的基本共識,也可以省去不講。
如果我們心中有了這個結構化設計、講述、采集故事的方法、框架,那么,今后我們在學習者現場采集學習者的案例、故事時,就有了一個捷徑:當學習者(小組)在講故事的時候,拆書家可以用幾張便簽,寫上SCORE等5個字母,把講述的故事按照內容,抓取關鍵詞,分門別類地記錄在5個字母旁邊。這樣,我們就可以及時記錄下現場“冒出來”的、有價值的故事,事后回憶的時候,思路也很容易憑借小小的便簽復原。多采集幾次拆書課上的案例、故事,我們還可以不斷迭代故事,在拆書家的知識管理庫里,誕生出更多更鮮活、更精彩、更接地氣的故事來。
在實際拆書過程中,我感悟到,對我們拆書家而言,設計、講述、采集一個故事,也就是一個“五個一工程”:
一個場景:時間、地點、人物、環境等;
一個時刻:關鍵時刻;
一個選擇:比以往更加優化的選擇;
一次示范:可包含一次兩人對話、一次自我對話、一系列動作、一組管理決策、一組思維活動等等;
一個結果:可證明How有效、有價值的事實。
有了SCORE法和“五個一工程”的思路,這樣一來,哈哈,拆書家就可以輕輕松松舉例子、講故事啦。至少,你舉例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比以前更心中有數、輕松些了吧?
本次三篇關于舉例子/講故事的簡書,得益于與上饒三清山分舵舵主熊媛老師之間無意間的思維碰撞,也激起我整理出頭腦中長期以來隱隱約約的隱性想法,在此表示誠摯感謝。如果有不盡其意的地方,請諒解,也請指正,給我留言。我會不斷更新、迭代,以期幫助到更多拆書家成長。
? ? ? ? ? ? ? ? ? ? 做有故事的人-楊聚東 成都? 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