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是一件挺難得事情,今天我們又沒有跑步。就像前天因為放假我們也沒有跑步。
但是今天運動量應該是足夠的。今天逛了龍門古鎮。
趁著免門票去逛了龍門古鎮。前兩天在朋友圈里,看見有人說龍門古鎮的商業味太濃郁了。進去之后才真正感觸頗深,覺得人群擁擠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在擺著不同的商品。
逛了一圈,我似乎沒有記住什么。只好去百度龍門古鎮。看看那些文人眼里的龍門古鎮是不是別有一番滋味。
1、美食
民以食為天,我們今天也品嘗了好幾樣。
小麻花
咸味的麻花,小小的一個,跟其他的麻花沒有很大的區別,就是特別的小。
燒餅
浙江的燒餅確實是一大特色,大街小巷,都是用一個爐子烤著餅;那個餅聞著真的很香,咬上去脆脆的。最具有特色的還是那個梅干菜味的燒餅,一開始吃不出那個味道,只是覺得還沒有過嘴癮,馬上就吃完了。但是那個香味總能讓人回味。
最愛吃的燒餅,是張記燒餅。覺得他家的肉餅,肥而不膩,咬上去肉的味道與餅的味道融為一體。每隔一段時間,自己就會跑去專程買他家的燒餅。吃完總能夠讓人回味無窮。
這些年的燒餅從2011年的2塊錢,漲到了現在的6塊錢。這絕對是杭州街頭的一大特色。如果你來杭州,別忘了嘗試下街頭的梅干菜煎餅。
酒釀饅頭
在龍門古鎮,還有就是滿大街的酒釀饅頭。因為這里的米酒出名,因此酒糟就可以用來發酵饅頭。那個饅頭感覺是托大一個,咬上去會有一股酒香味。但是那個饅頭不是我愛的菜,嘗試了一口也就沒有繼續吃下去的欲望。
孫權面筋
孫權面筋就是吳國太為兒子孫權行軍打仗而制作的干糧。把包好的面筋球放入滾燙沸熱的油鍋中,炸成金黃色,等到面筋球浮出油面就熟了。剛出鍋的面筋球外脆里彈,用竹簽挑著吃,咬一口就露出了里面的餡料。龍門山上新鮮的竹筍與豬后腿肉拌得的餡兒鮮美爽口。水面筋經過反復搓洗,吃到嘴里彈牙,有嚼勁兒,還絲毫沒有油炸食品的油膩感。
今天親眼見證了一位老婆婆做面筋,見她從水里搓洗出面筋,先做球,然后做面皮,再將餡料裹進面皮里面。整齊的擺放在盤子上,等油燒好了就放進去油炸。
今天我們沒有去嘗試面筋,似乎是一大失敗。
2、被我見證(忽略)的古跡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孫權故里便是龍門。放眼望去,歷史長河悠悠流淌,千年文化意蘊深長……龍門古鎮的美是恬靜而古樸的,當觸碰那些目不暇接的古典格調,便會讓人穿梭于時空的無盡遐想。
孫氏祠堂
積善人家必有余慶,在孫氏祠堂的余慶堂后面供奉著孫氏先祖的牌位,神龕上孫權祖父孫鐘赫然出現在首位,依次而下有孫權父親武烈皇帝孫堅之位、吳大帝孫權之位以及孫權兄長“江東小霸王”孫策之位。
我沒有注意到孫氏祠堂,感覺這次挺失敗的,這是最好的歷史見證,然而我們卻沒有去參觀。
思源堂
因為需要收門票,我們都沒有進去。感覺挺虧的。
我們一路朝當地居民指點的思源堂而去,長街、短巷、深弄、暗道迎面而來,腳下鵝卵石鋪就的道路令人恍惚,讓人瞬間陷入迷陣中,茫然不知所措。龍門古鎮位于富春江南岸,據傳這里的鵝卵石路就地取材,百年不變,古鎮中的道路崎嶇蜿蜒,依據八卦陣而鋪設。馬頭墻和馬鞍墻,灰黑色的建筑與迷惑人心的鮮花交織,層層疊疊,形成一個天然的迷陣。
堂中陳列的孫氏宗譜清晰記載了龍門孫氏的來龍去脈:孫氏的發源地山東樂安,富春孫氏由山東樂安遷至蘇州,再遷至富春。事實上,孫權的祖居地在距龍門不遠的陽平山。不管怎么說,龍門孫氏的確是東吳天子后裔。
思源堂正廳掛的畫像是孫權的祖父孫鐘,孫鐘曾隱居在龍門當地種瓜。中堂有對聯“瓜邱昔種瓜功垂后世,梓浦曾栽梓澤被群黎。”講的就是孫鐘在瓜邱種瓜,行善積德,善有善報,讓孫氏后裔興旺發達的事情。墻兩邊的畫像則是龍門古鎮孫氏名人。
工部
鄭和下西洋的幕后英雄出自龍門。在這座與明都城應天府(南京)和順天府(北京)都相距甚遠的古鎮上,有一間明代六部之一的工部。走進工部,正廳上方懸掛著承恩堂三個大字,承蒙皇恩。鄭和下西洋建造船只的幕后英雄正是孫權的第四十一代后裔孫坤,據《龍門孫氏宗譜·孫坤傳》記載,明朝時孫坤曾擔任工部侍郎。孫坤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在長江太倉口,一個月之內建造了鄭和下西洋的80余艘巨艦,并且,在造船期間沒有死一個民工,但他自己卻積勞成疾卒于官朝。
工部的門是關著的。我們只是在門外拍了一張照片。
孫曉梅故居
孫氏一門不僅有清官、有義士,還有烈士。孫曉梅是富陽唯一的一位女烈士,她是孫權第六十一代后裔,是土生土長的龍門人。她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就飽讀詩書,反對舊禮教。塑像中的孫曉梅是一名清純的學生形象,南京雨花臺26烈士雕像中就有孫曉梅女士。
她曾出色的完成過多次護送任務,在一次成功完成任務返回途中,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日本憲兵隊特務逮捕,不久被殺害于南京龍潭的老虎山洼,年僅29歲。
義門
老街拐出去,便到了義門。義門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義”是指忠義,此門樓是為紀念孫權的第四十五代后裔孫潮建造的。孫潮富甲一方,但平時粗衣淡飯、為人樂善好施。一年,龍門當地鬧旱災,朝廷催繳皇糧,孫潮替全村的老百姓繳了皇糧,救助百姓。嘉靖皇帝知道后特贈“義民”一匾,并賜孫潮建造八字磚砌牌坊義門。俗話說得好“堂堂衙門八字開,有錢無理莫進來”,此話講的就是八字門樓。
硯池夜月
孫氏把這方古鎮中的池塘比作硯池,大概是希望后世子孫能夠傳承先輩遺志,讀書育德。如同玄武湖之于南京,西湖之于杭州,硯池也是龍門古鎮內最美的一處景致。無論陰晴圓缺,硯池如一面明鏡倒映著高懸的月亮。天氣好的時候,天上的明月與水中的蟾宮相互輝映,月華如水照亮硯池周邊,硯池觀月的美妙景象可以想象。只是近日趕上雨季,龍門山上云蒸霧繞,整個古鎮氤氳在水汽中愈發不真實,更別提夜晚觀月了。
這幾個地方,我都沒要去認真的觀看,更沒有去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
真的覺得下次有機會還是需要再去一次。
一開始覺得這地方80的門票不值當,但是現在回想保存的那么完好的古跡,是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
還記得我跟兒子說,你看這些墻全部都是石頭砌的。而不像現在的房屋全是鋼筋水泥,青磚黛瓦。
如果下次去旅游,確實是需要做好攻略的。至少去一個地方,需要感受這個地方的人文氣息,感受這個地方的水土美食。
而且這次連古街的整體照片都沒有拍一張,覺得這次挺失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