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秘魯上山下湖 (一)

思想多年的去秘魯徒步印加古道到馬丘比丘終于成行了!這是我們第一次跨越赤道踏上南半球,也是第一次組織了大隊人馬共九人一起出游。更由于印加古道的世界知名度,需要提前半年以上才能買到票而平添了一份期待。

秘魯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的南半球,國雖不大,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卻極為豐富!從安第斯山脈高原到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悠久獨特的印加文明遺跡,到迷一般的"外星人“之作NASCA LINES (納斯卡線),應有盡有。還有秘魯美食佳肴烤豚鼠(荷蘭豬)、駝羊肉、牛心、海鮮沙拉Ceviche,世界排名前50的餐館居然有7個在利馬!秘魯人熱情友好,待人真誠,還是一個相當安全的地方。 尤其是聽著那百聽不厭的秘魯印加民歌“神鷹飛逝”(El Condor Pasa), 使人身心沉浸于音韻間純凈的親密無間,想那雄鷹振翅飛翔于遼闊的安第斯高原,如此令人動心和心馳神往,而又充滿難以言盡的激情。就更想漫步于安第斯山脈,望著它搏擊長空。

《El Condor Pasa》曲調優美,高亢飄逸,古樸蒼涼。原本是秘魯的一支具有濃厚南美鄉間音樂風格的樂曲,是由秘魯音樂民俗學家達尼埃爾·阿洛米亞·羅布萊斯(Daniel Alomia Robles) 在1913年根據Andean民歌素材創作的,它歌頌了南美印加民族為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而獻身的民族英雄。原版歌詞是由胡里奧·博杜安-帕斯譜寫的,大意是:

Oh majestuoso Cóndor de los Andes ,

噢安地斯山脈雄壯的禿鷹

llévame, a mi hogar, en los Andes,

把我帶回我親愛的土地,我的家鄉安第斯山

Oh Cóndor. Quiero volver a mi tierra querida y vivir con mis hermanos Incas,

喔禿鷹我要回到我心愛的土地和跟我思念的那些印加兄弟們生活在一起

que es lo que más yo quiero, oh Cóndor.

這正是我最想念的喔禿鷹

En el Cusco, en la plaza principal,

在庫斯科廣場上等我

espérame para que a Machu Picchu y Huayna Picchu vayamos a pasear.

等著我,讓我們一起去馬丘比丘和瓦那比丘散步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OTWAGzRZcY

1965年美國民謠歌手保羅·西蒙(Simon)和搭檔阿特·加芬克爾(Garfunkel)在巴黎一家劇院演出時,遇到秘魯的 “印加人 (Los Incas)” 樂隊。西蒙被樂隊的安第斯音樂風格和阿洛米亞·羅布萊斯的作品深深吸引,于是,他在第二年邀請 “印加人” 樂隊錄制了《老鷹之歌》的器樂部分,并為它填上了英語歌詞,改名為:

《老鷹之歌(如果我能夠)》。收錄在他的著名專輯《憂愁河上的金橋》中。一躍成為世界流行音樂排行榜上的熱門金曲。 然而,在南美安第斯國家尤其在秘魯,人們并不接受西蒙和加芬克爾填詞的英語版本,他們用的依然是原版歌詞的古印加凱楚亞語版或者西班牙語版。他們認為,這才真正代表了《神鷹飛逝》的精神。 只要比較一下原版歌詞與《老鷹之歌(如果我能夠)》的精神,就能夠理解南美安第斯國家人們的追求。秘魯政府已將這首名曲宣布為國家文化遺產,其旋律也已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1980年,它在德國多特蒙德歐洲音樂節上被評為 “世界上最美的歌曲” 。

新歌詞的名稱是《If I Could》,主唱: 保羅·西蒙和阿特·加蓬格爾

I'd rather be a sparrow than a snail.

我寧可當麻雀也不當蝸牛。

Yes. I would.

是的,我寧愿如此。

If I could,

如果我能夠,

I surely would.

我當然愿意。

I'd rather be a hammer than a nail.

我寧可當鐵錘也不當鐵釘。

Yes, I would.

沒錯,我寧愿如此。

If I only could,

如果我可以,

I surely would.

我當然愿意。

Away, I'd rather sail away

飛走,我寧可飛翔到遠方,

Like a swan that's here and gone.

像天鵝一樣來去自由。

A man gets tied up to the ground,

人被束縛在地上,

He gives the world its saddest sound,

他會向世界發出最悲傷的聲音,

Its saddest sound.

這是最悲傷的聲音。

I' d rather be a forest than a street.

我寧可當森林也不當一條街道。

Yes, I would.

是的,我寧愿如此。

If I could,

若我能做到,

I surely would.

我當然愿意。

I'd rather feel the earth beneath my feet.

我要感受腳下的土地。

Yes, I would.

是的,我寧愿如此。

If I only could,

只要我可以,

I surely would.

不為什么,沒有理由,我肯定愿意。

從此,神鷹飛逝(El Condor Pasa)這首名曲,以其古樸而悠遠、明凈而又深邃神秘的旋律牽動人的靈魂,透析出無窮無盡的遐想張力,那神奇的安第斯山區旋律仿佛載著它約有兩萬五千多年歷史的南美印第安文化的靈魂插上了雄鷹的翅膀,掠過高山、大海,沼澤和草原,山崗和平地,藍天遼闊,俯視大地,無遠弗屆。

秘魯被安第斯(Andes)山脈縱貫國土南北而分為三個地理區:山脈以西的太平洋沿岸區是狹長的平原,除季節性河流河谷地區外氣候干旱;高原區即安第斯山區,有多座海拔六千米以上的雪山;第三個區域是佔全國土地面積60%的亞馬孫熱帶雨林區,區內是被亞馬孫雨林覆蓋的廣闊的低地,位于山脈以東。基本上一至四月為雨季,五至九月為旱季,南部沙漠地區則長年干旱,但海岸在一至三月常有海霧。亞馬孫地區較炎熱多雨,首都利馬則幾乎全年無雨,高地晚間氣溫有時間會接近零度以下。按旅游熱點大致可分為安第斯(Andes)山脈上徒步,世界最深的可卡峽谷(Colca Canyon);亞馬遜(Amazon)雨林探險;古文明遺址和博物館考古。由于時間有限,不能一次盡興游玩整個秘魯風景,當然首選去秘魯必看的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馬丘比丘,古老的印加文明之地印加圣谷和庫斯科古城,把“神鷹飛逝”中提到的一網打盡,再加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湖泊滴滴喀喀湖。

當日清晨,經過一晚上的飛行,我們順利抵達利馬機場通過海關。然后轉乘前往古城庫斯科飛機,于中午之前安然降落在海拔3400米的安地斯高原上帝都山城機場。城市四面環山,機場坐落在城市的中央。

下了飛機,拿到托運的行李,眼光掃向舉著姓名牌的接機人員,沒有發現我們徒步印加古道的旅行社人,正來回尋找間,好心人告知,因機場人太多,說有接機人員都被攔在機場廣場外。我們便拖著行李,離開大樓,跨過廣場。果然有大批舉牌的接機人員,可是來回幾次查看,沒有舉我們名牌的人,正在納悶是不是已付了全款被人騙了,想打電話去看看,有好幾個好心人,自告奮勇的幫忙打電話,得知路上堵車正在路上,幫忙者真是幫忙幫到底一直幫我們聯系著還帶我們到來車方便停車的地方等,送我們到上車為止。讓我們第一時間感受到了秘魯人民的熱情友好!

坐上面包車才得知,今天是秘魯一年一度的太陽節Inti Raymi(Sun Festival)第一天,要歡慶游行三日。不但如此,又有罷工示威游行。所以他們沒有準時趕到機場,而且市中心武器廣場附近也交通管制,最后一段路我們得步行到我們訂的廣場附近的旅館。聽說秘魯經常有罷工示威,導致火車,旅行車等停駛。好在我們這次行程都沒有給耽誤,而且還趕上他們的太陽節,世界上許多游人專門為此前來觀看,我們的運氣甚好!

旅館房間不大,但環境不錯。

本來到了旅館,早已過了中午,肚子也餓的咕咕叫,可是旅行社為了我們可觀看游行,把晚上安排講解3天后徒步印加古道的注意事項提到了前面,我們只能等旅行社的老板Jose前來講完才能出去吃午飯。老板來得還算快,討論完,再付完睡袋租金、雇傭挑夫等錢,出去找吃時已差不多下午2點多了。來不及按事先想找的,就聽從Jose推薦的旅館附近的一家叫Pucara的餐館用餐。跑到街上,正看到一隊罷工示威游行隊伍,聽說是教師,原因當然是要加工資咯。

餓壞了,我們點了除海鮮(準備最后到利馬再大吃)外幾乎所有的,包括秘魯特色的湯,蔬菜,據說營養價值很高的駝羊肉(alpaca),當然少不了聞名的荷蘭豬(guinea pig)了。荷蘭豬其實不是豬,是豚鼠,又名天竺鼠。如果你見過它會不忍心吃,長得好看溫順。不過這家的荷蘭豬確是做得好看不好吃,硬硬的有皮無肉。

吃得大飽,先去銀行換了點錢,匯率要比機場好許多。然后就上廣場去看節日游行了。

一隊隊隊伍走向廣場,這是一支純樂隊。

宗教色彩濃厚的塑像隊伍。

由于明天我們就要離開古城庫斯科,沒有時間等著觀看全程節日慶典。就先去參觀附近的太陽神廟(Coricancha,Qorikancha)。

印加人雖然沒有文字記錄,但是日后看到的那些遺址建筑無不說明了他們是相當精通天文星辰方位的,不愧是一個崇拜太陽和月亮的民族。

太陽神廟原是印加帝國最重要的祭祀場所,供奉太陽神Inti,并陳列著印加先帝的木乃伊。整個神殿分為太陽神殿,月亮神殿,星星神殿和彩虹神殿。目前留下來的只有前三者的部分建筑殘余。神殿的四周墻壁曾經從上到下全部鋪有金板鑲有各色寶石,所以這座神廟也稱為黃金宮。西班牙侵略者占領印加帝國后,為了摧毀被殖民者的靈魂信仰,試圖徹底炸毀這座神廟另建他們的天主教教堂,可是費盡周折包括從西班牙運來一船炸藥也沒能徹底炸毀神廟,無奈只好在神殿的墻體上建教堂,就是現在看到的圣多明哥教堂(Church of Santo Domingo),形成如今教堂包神廟的兩種文化的混合結構景觀。以后大地震多次嚴重損壞教堂,但墻和地基依然矗立。

太陽神殿原先花園中據說置有令人無法相信和真人實物一樣大小金銀做成的大量動物植物等,而今卻是個常見的西班牙風格拱廊庭院。

這是遺留的太陽神廟墻體,石塊巨大厚重、石面平整光滑、石塊銜接得異常精細!這神奇的石塊嵌和技術,一點不輸于我們木工的楔嵌技術。西班牙人不但毀壞了這些精致的建筑,掠奪走了幾乎所有他們能在印加帝國找到的黃金和白銀,連這座神廟墻壁上的金箔都不能幸免,單單從墻上撕下來的黃金就有1400多公斤。

回到廣場,游行在繼續,秘魯人的服裝鮮艷奪目。

宗教經過數百年的殖民,徹底被改變。事實上現在的人種也應該是混血的為主。學者考證,西班牙人到來,印加人的人口下跌速度,比其他美洲原住民的人口下跌速度更加快。除了被西班牙人奴役、搶掠、殺戳造成了一定的人口下降外,就像北美印第安人被消亡一樣,歐洲人有意無意帶來的傳染病是造成人口下跌的主要原因。N. D. Cook在1981年發表的研究中聲稱,安第斯山脈的原住民的人口,在殖民時期遭三次單獨下跌。第一次爆發的是天花,導致30%-50%的人病死。第二次爆發的是痲疹,又導致25%-30%的人病死。最后,天花和痲疹一起爆發,導致30%-60%的人病死。在三次爆發中病死的人,占原先人口的93%。

扛著的塑像的隊伍還有指揮的,不單單是扛著行走,還有如跳舞樣的動作擺動。

看了一會兒,便向庫斯科藝術家聚居區San Blas走去。街道很陡且窄。

沿十二角石街要向山坡走上幾個街區,同伴已有些許高反再加一夜飛機沒有休息好都先回旅館了。

一條條街道,兩邊都是這樣的白墻藍門窗的房子。不要小瞧這不起眼的門面,里邊大多是有十分精致的小院,還有不少藝術家的工作室。

天色將晚,人也確實累了。經過San Blas廣場后也無心攀登到最高點,在途中勉強張望了一眼古城景色便下坡而回。

回到城中心,已是黃昏時分。

石頭墻房和石板路,真是別具一格的古城。

廣場四周街道人山人海,不過似乎沒有極大的嘈雜聲。

廣場中心燈火通明,沒有街道上那么擁擠。西北角山頂正是著名的太陽祭之處薩克薩瓦曼Sacsaywaman圓形古堡遺址,鄰邊山上那白色的是基督塑像面對山谷張開雙臂。

走得確實也累了,中飯吃得晚又飽,肚子一點也不餓。可是不吃吧,怕半夜里餓醒,就就近找了一家中餐官KION去吃了一碗混沌湯面便回旅館歇息。不用人說,每個人的身體都告訴了這是在高原。我自己數了一下脈搏,心跳要比平時每分鐘快20跳。

一夜無話。第二天早早醒了。走出旅館,街上行人稀少。

廣場正中,聳立著秘魯民族英雄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的持矛遠望的青銅全身雕像,也有人說是大帝帕查庫提的雕像。

這是一張從我們旅館這邊看的廣場全景。面對英雄雕像的正面是庫斯科天主教大教堂(catedral del Cuzco),

它典型地混合了西班牙文藝復興建筑風格與印加巨石基礎結構,從1560年開始興建,花了近一百年才修建完成。在大教堂左邊一座建筑是耶穌會教堂,它帶有兩個雄偉的鐘樓和巴洛克式的外墻,據說是秘魯以及南美最漂亮的一座耶穌會堂,里面展有很多殖民地藝術品。這兩座教堂都是在西班牙人入侵后,搗毀了印加皇宮殿后建成的,殖民者選址是為了從庫斯科取消印加宗教,并將其替換為西班牙天主教基督教,里面很多金銀鑄就的祭祀臺及塑像。因節日慶典,不對外開放參觀。

相傳約在公元1100年間一對年輕夫婦從家鄉的的喀喀湖邊走出,按照太陽父親神的意志在庫斯科山谷定居建成最初的印加帝國,那對夫婦就是始帝曼科與他的妻子。庫斯科古城后來在帕查庫提大帝領導下依照美洲獅的形狀而重建。頭部是薩克薩瓦曼太陽神廟,中部是印加王宮,貴族的住宅在美洲豹的尾部,其輪廓至今仍依稀可見。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 Suyu 或 Tahuantinsuyo,意為“四州之國”),庫斯科是聯結四方的中心而成為印加帝國的都城被定名為庫斯科--克丘亞語義"肚臍"。其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如今這座高原山城依然是世界最長山脈-被稱為"南美脊梁"的安第斯山脈上的一顆熠熠明珠,1983年聯合國列其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廣場附近的街景雕塑。

街道古樸整潔。

廣場上已經開始準備節日游行了。

大人小孩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

少女們翩翩起舞。

天主教人物仍是主題。

回旅館吃了早飯后便又向圣弗朗西斯科廣場方向溜達去。

到處都是這樣古色古香的街道,狹窄卻又通大型交通車。

庫斯科式的紅瓦白墻藍窗門建筑。

這里的人也在準備向武器廣場游行去了。

場面浩大,這種彩虹旗據說是印加帝國時的國旗。

沒有時間繼續逗留在這座美麗的山城了。接下來我們包車兩天要游去那令人向往的圣神谷,本來有計劃坐車在城里兜一圈,無奈節日交通不便,再說城里主要還是教堂和博物館為主,而我也不忍心去看那一片片帶血的歷史記錄,可我還是不得不去看看那些印加的遺跡,緬懷那些遺留下來的古老而偉大的文明。

驅車前往的第一站是座落在距庫斯科城約兩公里的三百米山頭上的薩克薩瓦曼Saqsaywaman古堡。那里也正有一隊人馬在操練準備太陽節游行。

這是一座古印加時期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群-太陽神殿(Saqsaywaman 或叫 the House of the Sun)。坡頂上原來有三座石塔,現在只剩下地基。山頂留有六顆樹樁,大家都搶著站上去擺姿勢。從這里可以鳥瞰山谷中的整個庫斯科城區,一片建筑在印加墻基上的紅瓦屋頂西班牙典型景色。

當時整個建筑工程異常浩大,占地約四平方公里,里外三層巨石壘砌圍墻,共用30多萬塊石料,最高處是由三座塔樓圍起來的三角形,圓柱體主塔基層呈放射狀,坡底由三層石墻組成,總長360m, 最大的石塊重130頓,為使石墻更加堅固,石墻被建成Z字形。被西班牙人搗毀后,許多石材被運去庫斯科城建天主教堂。不要小瞧這些石頭,看看那厚重巨大的石塊、石面平整光滑、而石砌嚴絲密縫,想想在那沒有鐵器,沒有大家畜,沒有輪子的時代,怎么搬運?怎么切割?怎么磨光?而印加人沒有書面文字,靠結繩記事。被西班牙人入侵后,印加人又慘遭疫病、殺戮,苦役,數年間除了人口驟減九成外,印加文化也被摧殘扼殺,不僅結繩記事的解讀方法失傳,口述歷史亦支離破碎。因此,印加遺址的實際功用和建造工藝無案可查,全憑后人猜測推論。

看著那些石頭,聽著街頭藝人在街上,在景點用排簫吹響的那“神鷹飛逝”之歌,而這一次我從它的曲調中卻深切地感受到了一個安分善良勤勞智慧的民族被侵略、被消亡的心中屈辱和無奈。我不禁從心底為這些文明的失落悲從中來...。從在北半球的北京圓明園,到南半球的秘魯,無不留下了西方文明的光輝劣跡。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炸藥獎的著名人物說過,中國應該“被殖民300年”。秘魯被殖民已有超過300年,想必我們中國人現在也應當個混血的北京土著人,自由地在脖子上掛個導游證,帶著從世界各地文明社會來的游人,指著紫禁城殘留的城墻,用西語自豪的解說著當時帝國的輝煌?

羊駝(Alpaca)與 駱馬(Llama)我現在還是分別不出,駱馬(Llama)也稱它為大羊駝。

從薩克薩瓦曼Saqsaywaman古堡東行不遠有一小景觀肯柯神廟(Qenqo),我們因為買了景點聯票,也順便去參觀了一下。 據考證,這里是印加古墓地和宗教祭祀中心,留有神廟和圓形斗技場的遺跡,場中央有一巨石雕鑿的祭臺。

接著就去了下個遺址Puca Pucara。套票一共包含約16個景點,我們去了一半都不到。

遺址不大,在小山坡上,望出去山谷風景不錯。

Tambomachay印加人曾經崇拜水的印加禮儀中心; 也被稱為永恒青春的水域。

兩邊山坡都可以爬上去觀看,只是已經中午,飯還不知啥時候吃,無心戀戰,繼續去下個景點。

路途經過俯瞰圣谷最佳點。神圣谷(Sacred Valley)是安第斯山脈中烏魯班巴(Urubamba)河長達100多公里雪山環繞的河谷地帶,坐落在印加皇家莊園馬丘比丘和庫斯科之間。烏魯班巴河起源于秘魯安第斯高原,全長七百多公里,穿過印加圣谷一路向北西北方向奔騰而去,最后匯入亞馬遜河,她是亞馬遜河的源頭之一。她是印加圣谷的母親圣河,不僅造就印加帝國的糧倉,更孕育了兩岸繁昌的印加民族文化。

我們先請司機帶我們去皮薩克鎮上當地人的小飯館用午餐,然后再去今日最后一個大景點,Pisac城堡。但是餐館上菜很慢,看當地人來了就有吃,我們點的要快下午兩點了才開始吃上,但是飯量不少,味道也不錯。這導致我們晚飯就省了沒吃。皮薩克 Pisac是離庫斯科最近的一個村落。它曾是一個印加多功能綜合村落,除了民居、神殿、倉庫、梯田和墓地,一個觀星臺,還有獨立的城堡要塞。現今這里還有個此處最出名的個體貿易集市。

皮薩克印加城堡廢墟,被稱為圣谷里最宏大,最精美,最壯觀的農業設施,直到今天,還有農民們在上面耕種。

爬上城堡最高點,海拔3514米。

石頭,石頭之間拼接細密不用任何黏合物。

我們在城堡廢墟里溜達了兩個多小時,直到下午4點多才驅車離開前往我們晚上在圣谷烏魯班巴鎮上的民居。烏魯班巴市有三千居民,是圣谷上除庫斯科之外最大的城鎮。到達時已經天黑,辦好手續,無心外出吃飯,就洗洗睡了。

一大早起來跑出家門,哇,好漂亮的花園。

我們住的兩層樓房,下面是大廳和廚房,樓上是兩居室。

狗狗一大早就來門口守候,非常友好,還會到你身邊來親熱,但從不叫。

太陽還沒有起來,遠處山峰上有些許云霧繚繞。

在這地方坐坐度假也是一大享受。

太陽升起來了,色彩也更鮮艷了。

不可想象,這還是秘魯的冬天呢。要是春天,會是一個怎樣的萬紫千紅。

樓房對面也是個兩層樓房,都是不帶廚房的客房,一樓中間是餐廳。

美不勝收。

人造紅旗渠灌水。

難怪這里也是個旅游熱點,即使你不愛到處游蕩,靜靜的住在這里看看書,也是人生一大享受。或者愛shopping的話,附近有幾個有名的集市也夠你溜達幾天的。

早餐也是我們此行吃得最好的,相當豐盛。有水果、雞蛋、Cereal類,面包,水果汁,咖啡和各種茶等。坐在餐廳里的是個從舊金山來來這里做義工的中學教師叫Allison,我們全靠她翻譯西班牙文處理一切相關事宜了。她比我們晚一天去走印加古道。

早飯吃到從沒吃過的一種水果(Granadilla),非常好吃,每天都會吃它兩個。網上查了一下叫西番蓮也叫鼻涕果(不知道為啥叫此名),有“果汁之王”的美譽。院子里就有,估計每天都是鮮摘鮮吃啊。

吃罷早飯,包車司機已經來了。這天安排先去神圣谷的歐雁臺(Ollantaytambo)小鎮。途中司機指給我們看建在圣谷峭壁上的透明睡眠膠囊酒店(Natura Vive Skylodge),看到幾個背著大包的游人正沿著鐵索攀巖而上去居住。據說要$500一夜,可以充分體驗睡在空中的刺激。旅館由3個膠囊式套房組成,每一個艙都由航空鋁和抗腐蝕的聚碳酸酯材料建成。酒店提供早餐和含紅酒的豐盛晚餐。

Ollantaytambo,中文詩意的把她譯作歐雁臺,是神圣谷中維護最完整號稱活著的印加集農業軍事宗教為一體的重鎮。

歐雁臺大廟遺址,這里有當年印加皇帝的行宮和祭祀太陽的神廟廢墟,規模和建筑的精美程度,僅次于馬丘皮丘。

進入規模宏大的神廟遺跡,可以看到神廟遺址對面山上的大糧倉Pinkuylluna遺址,糧倉旁邊有個老國王戴著皇冠模樣的巖石。這個石像的眼睛據說隨著日光照射角度的變化,會閉上張開,仿佛一會兒休息,一會兒又聚精會神地監視著四周,充當了小鎮盡忠盡職的守護神角色。中間一群人面對的是印加皇帝的行宮,中間草棚是當年印加皇室女眷沐浴的“公主池”(Ba?o de la ?usta)。

通向太陽廟入口的側面石頭墻上的十座凹龕(Enclosure of the Ten Niches)走廊。

太陽門。最高點處是當初為了備戰西班牙人的侵略而未能完成的太陽神廟遺跡。

沿著階梯層層攀上最高處后,從梯田的另外一側下山。

山腳下山泉水,游人不怕冷的在此大洗手腳,大呼舒服。

為了拍美景,這個游人也蠻拼的。

還是我們這幫人無憂無慮的在梯田下的皇宮廣場大跳廣場舞。

此處風景不失為皇家莊園之地。

這個應該是大羊駝:駱馬(Llama)。

出得神廟后在民居中隨便走走。典型的窄巷碎石路,石基土墻瓦頂的房屋,身著艷色衣帽的婦女,孩子。中間的水渠不知是不是用于飲用水。

這街道算是寬的了,后面很窄的都在用于大旅行車通行。

今天吃個早中飯,網上事先了解到的最佳餐館El Albergue Restaurant,是在火車站內,否則還真難找到,誰會和檢票的說我只是進站吃飯,不上火車?餐館名不虛傳,飯菜既有型又有味,非常好吃。吃得飽飽的還意猶未盡,借口有人今天生日,點了兩種當地蛋糕,盡情享受美食。

飯后趕往這天行程的第二個景點莫瑞(Moray),高原中的圓形梯田。

圓形梯田是圣谷眾多的秘境之一,比馬丘比丘還晚了21年才被世人發現。這是什么樣的智慧能在這大山中雕刻出這一層層的同心圓?專家推測這巨大神奇的古同心圓是印加帝國甚至更早的一個奇特的農業實驗田和育種地,一個露天溫室Greenhouse。

在這個約400長30米深的同心圓坑里,每一層梯田都因日照和風向條件不同以及每層梯田底部鋪墊的比熱容量差別的鵝卵石的厚度,而導致不同的溫度,同心圓底部與最上層可相差15攝氏度之多,又通過控制灌溉系統而調節到不同的濕度,從而制造出每層梯田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層種植不同的作物, 每一種作物都充分享受著陽光和水源。圓形梯田中更有便利的人行通道與高效的灌溉系統,聽說無論多大的暴雨圓坑也不曾被淹沒。

最后一站是瑪拉斯(Maras)小鎮附近的古印加鹽田(Salinares)。從梯田和鹽田的路上,山路比較窄,車幾乎在懸崖邊上開,但是司機的開車的水平還是很高的。翻上一個山頭,從高處俯瞰,一大片成梯田狀的古鹽田向遠處展開,十分壯觀。古鹽田依山而建,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鹽池約有3000來個,連成一片,在高原的陽光下像鏡子般閃閃發光。這些鹽池鑲嵌在這安第斯山深處的狹谷之中,就像是把一件銀凱甲披到了棕紅色的山坡上,非常別致。鹽田參觀費不包括在通票中,因鹽田至今仍在使用。

這里仍在采取一種古老的制鹽方式:含鹽的山泉水由高向低被引入一個個鹽池,每個鹽池不超過4平米大30厘米深,鹽池之間泉水通道被一個石頭控制。每個鹽池在光照風吹下自然蒸發結晶出鹽,山民們把表面的鹽刮下裝包。一般從灌水到收鹽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我們特意趕在黃昏前到達,在夕陽下落之際,白白的鹽池一點點變成一片金黃色。據說這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購鹽單,那可是名副其實的金色聚寶盆了。

中午吃得太飽,回到旅館晚飯也不想吃了,給了我們不會說英文的司機30Sol的小費,他高興得不得了。晚上打牌當晚飯。

第二天又去飽飽的吃了那豐盛的早餐,乘11路無軌自動車,差不多半小時到達烏魯班巴鎮上的武器廣場。嗨,又趕上了他們的不知啥節日,正游行呢。

可能是領導們檢閱他們的子民吧。這是小學生隊伍。

這個應該是警察代表。

這個像是純樂隊的。

我們外行看熱鬧,有耳朵也是個聾子,不知人講些什么,且在廣場小坐一會兒。不過附近上個廁所是要收一塊錢的。

中午跑去在 tripadvosor 上排名神圣谷的第一的Tres Keros餐館吃飯,剛開門,上去看起來像沒人似的,叫出廚師也可能就是老板,點了菜。這家餐館價錢跟別的餐館比比較貴,量也稍微少了一點,但是味道確實不錯。

吃完,跑到當地的農貿市場,準備買些回去晚飯自己在家做。小豌豆,番茄,花菜,兩種當地的大粒玉米,雞蛋,番薯,還有叫不出名的像小番茄似的蔬菜。本來還想買些羊肉,煮起來不方便,只好作罷。

要想知道當地人的生活水平,看看我們在這個鎮里跑了好幾家店,一百元秘魯索爾基本上是買不到什么東西,因為找不出錢給你。

好了,經過這一天休整,旅行社在接下來的一天清晨準時來接。我們帶上行囊,告別民居老板,走!徒步印加古道終于開始啦。



精彩秘魯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578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01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691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74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694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2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15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19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19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42評論 3 36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68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5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46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55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592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394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35評論 2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