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成長,每天都要進步。
這就是真正的學習與踐行。
一個人,若是一天24小時都是松懈的,這也是很難的,畢竟這是一個極端。
就好像24小時都緊繃著一樣,都是很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弓弦過于松弛或過于緊繃都是不利于弓效能的發揮,價值的體現。
所以才有一個叫“張弛有度”的詞。
我們在做工作或者生活中,都要有一個張馳的思想。
既不過分緊張,又不過分松弛,保持住一個勁頭,不慌不忙,充分準備,水到渠成。
等到這種行為變成習慣的時候,就會有一種從容不迫的神韻,怡然自得的輕松,和胸有成竹的滿足。
所以,為了保持這個松弛之間的度,我們具體要做的就是以“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進步”為最終的衡量準則。
這條準則就像是一把尺子,它可以測量出我們每天進步的刻度。
通過讀取這個刻度,我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么狀態;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活著就要進步,不然和死掉又有什么區別呢?
只有真正愛惜自己的生命,才能夠對自己一個更加嚴格的要求。
舍不得讓自己的生命空耗。才對時間斤斤計較。
凡是要求的,這就是愛。
這是樸素的結論,也是心智的認知高度。
還有有好多個人也能夠認識到這一條,知道只要活著就要進步,只不過把他們當成了一句名言,用來在親戚朋友間炫耀的談資。
僅此而已,壓根就沒想著去踐行。
其實,不也是只有在學習上才有這樣的結論。
條條大路通羅馬,道理都是通的。
幾乎種種重要的事都會體現出這樣的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三易三難:
知易,行難;
說易,行難;
學易,行難。
能夠不斷超越自己的心性,克制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事的難度系數本身就不比攀登一座高山對體能和毅力的要求低,甚至更高。
所以,
實踐的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成長是檢驗學習的最根本指標。
所以,我們要做的還遠遠不夠,對自己的要求還太過松弛;我們正在做的和我們的目標之間還有巨大的差異,更有甚者,竟然背道而馳,或是南轅北轍。
如此,怎么能過上我們想要的人生呢?
所以,協調我們的目標,朝著這個目標,每天都成長,每天都進步,總會在不斷接近它,直到實現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