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所有在小地方長大的女孩一樣,赫懷揣著自己的夢想來到南方某省會城市,唯一不同的是那一年她已29歲。
? ? ?三線建設,你聽說過嗎?那是自1964年開始,國家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其開始的背景是中蘇交惡與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其規模可與抗戰時期的沿海工業內遷相提并論。
? ? ?赫的父母都是這浩蕩支援三線建設大軍中的一員,隸屬于西南地區某縣城外圍沿山腳修建的軍工廠。聽父親說他們剛參加工作時還需簽保密協議呢。在兩排大山中間位置,一條水泥路聯接著3公里外的國道。醫院、學校、公共浴室、家屬區沿著這條水泥路依次錯落著。工廠則建在更靠近山腳的位置,用圍墻分隔開來。這工廠約仟人左右,赫的父親是廠里干部。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赫與同一群人做同學,當然除了偶有留級的;放學后去老師辦公室做作業;假日在公園里溜冰一下午,第二天上課就能被班主任不提名的批評;畢業后分配回廠,每天上班、下班、晚飯后散步相遇的還是那群相同的人。赫就是這樣生長、生活在一個睜眼就能看到熟人的地方。
? ? ?24歲那年的某一天,赫想:我夜里十點出門散步,總可以免去‘碰到熟人假笑’的情形了吧!結果剛出家門就碰到同事,當場被取笑‘這么晚出來瞎逛,有病’,嚇得再也不敢做出非常規動作。她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象機器人般的游移在那個安逸、安靜的大山腳下。
? ? ?父親退二線那年,赫正好滿29歲,亦正好是一年一度的公司籃球賽季。
? ? ?同事兼籃球隊長W說‘新上任的工會主席讓推薦今年參加比賽的隊員,我提名你,他說要發展年青隊員。自己提名了*#%...這幾個二十二三了,從來沒打過球,我實在看不出發展她們有什么意義?!’赫靜靜聽著,默默想:‘哦,原來是新領導班子家的娃呀’,然后笑笑,未置一詞。
? ? ?回家后,赫聯系了在省城工作的同學,請她幫忙租房子。沒經歷什么痛苦與掙扎,似乎‘這一天’已存在許久,靜靜等在這里。相反赫似乎感覺到:那個埋在心底的種子瞬間破土而出;那個被困住的混沌的靈魂,瞬間醒來。
? ? ?記得臨行前父親說‘別人都可以過,你有什么不可以?!’赫默不作聲,她知道父親生氣的臉龐下藏著一顆心疼她的心,父親是多么不愿意女兒失去他這保護傘。是的,這里有無限地無私地愛。然而,這狹窄的空間里,怎么放得下赫想撐開的那把傘?!無論是思想還是行動,都受困于這山坳,越不出半步;這里是安全的,領導的照顧,同事的謙讓,沒有爭斗、掠奪,然而,那片祥和是有條件的。
? ? ?沒有所謂的歲月靜好,如果有,那只是因為別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 ? ? ?赫毫不遲疑、義無返顧,甚至不準備說明地接過父親手中的那把傘。
? ? ? 愛是還您一個歲月靜好,爸爸媽媽。
? ? ?十年后,赫在省城買了房買了車,有了自己的公司。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那個山腳下、計劃經濟體制下曾經的同事、伙伴們四十歲時聽到了一個新名詞--下崗職工。
? ? ? 赫的父母己退休,除了偶去省城小住,多數時間還是生活在那山腳下,說是這兒空氣好、清靜、出門都是熟人熟面孔。赫并未強烈要求過父母搬去省城同住,依然,安靜著。
? ? ? ?一次,父女閑聊,父隨口說了句:“你離開是對的”。赫,內心翻騰,依然,笑笑,未置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