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偏執本身還不是殺傷力最大的,最難的部分在于就是偏執之后怎么辦?

以及偏執之后的幻滅感。”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偏執是我的錯嗎?

當我打下這行字的時候,說明我是真的被這個問題困擾了,想認真考慮下“偏執”是怎么來的,我又是怎么地不勝其擾,直到自己都有些討厭自己了。

張愛玲在其名篇《天才夢》說了句很經典的話: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當然這句話是說的很漂亮,尤其是結合她一生神秘低調的風格,書迷大概在頭腦中已經腦補了她的一生,再加上她家族幾代顯赫的背景,最后的沒落貴族頹廢又略帶畸形的關系,孤傲的性情,扭曲的婚姻,輾轉周折,飄零后半生,最后客死他鄉旅館,一生仿佛都是這句話的注解。

直到現代人把她意淫為一個傳奇,小資嘴里念叨念叨的名詞,最后成為一個形容詞,或者是一個代詞,最終成為一個符號,仿佛真人怎樣已經變得不重要。

所以說真相是怎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什么。

張愛玲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已經觸摸到生活背后的大疙瘩,想要解開反而更亂了,不幸福的童年讓她對世俗抱有一份警惕,對人心的不信任也讓她很難獲得世俗上的幸福。

不過有時候她性格中又帶有點天真,尤其是她和胡蘭成的婚姻中的表現,她雖然很俗很世故,但又是最好下套受騙的,終究是沒有完全看穿。

也或許是女作家處事有點古怪讓人費解吧,何況她還是天才型的女作家,作家中的戰斗機。

至于她這年少成名,頂著巨大光環,不管是當時的人還是如今的人來看,都幾乎可以稱之為開外掛的一生,但她依舊早已嗅到貌似完美的人生中的不完美,殘缺后的無意義,所以她遁世隱居,對于自己的作品雖然全力創作,但依舊不滿意,甚至要摧毀晚期作品《小團圓》,不想要它留存于世。

我們現代人已經很難帶入到張愛玲的心境中,去揣摩她臨終前究竟是怎樣看待自己的一生,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情感。

她不留片紙之言,少數的幾個朋友也守口如瓶,這樣就可以隱秘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范圍之內,在混沌中走完一生,對于她自己,對于讀者,似乎也是一種體面的方式。

我隱隱然感知到張愛玲晚期被一種心理疾病困擾著,習慣性地搬家、看醫生也只不過是外在的表現,年輕時她已經感受到自己內心中的困擾,只不過年老時離群索居,再加上事業生活都不順暢更加劇了這一癥狀表現。

她放棄了求助,文學也不能夠拯救她,似乎生命擱淺在幾十年前的大上海,此后的人生思想和心境已經停滯,都只不過是咀嚼和回味。

跳蚤已經侵襲了生命,扯咬了錦袍一地。不堪其擾。


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跳蚤,不大,但很煩。我就是。

又像是走路鞋里面的小石子,也不大,但會讓你的腳在前進中生疼,甚至是讓你停下來,認真地打量它的存在。

這個時候你的腳、你的心已經受到了傷害,來審視自己的生活,然后問自己,如何對待它?為什么不放過我?

這個跳蚤或石子有可能是外在的,更有可能是內在的,外在的因素也許隨著條件的變化自動就消失了,但內在的問題需要追根溯源,排查原因,你要和它相處、對話,然后盡可能地和解,起碼不要讓它再輕易地刺痛你了。

而我要解決的是我的偏執。

以前還不覺得是個多大的問題,甚至有個書名就叫做“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大意如此。甚至覺得在一定條件下偏執還可以轉化為優點呢!

曾經有人跟我說我的偏執讓TA苦惱,或者是我把別人弄得很累,其實在我把別人弄毛之前我自己已經先走入到思維的死胡同,出不來了,困進去了,找不到出路。

我的偏執阻止我去看更遠的風景,其實有時候思維拐個彎就找到不一樣的路徑,可這對于我來說真的是很困難的事,很難。比如說放棄。

我沒辦法輕易地開始,更沒辦法輕易地結束。

其實有時候是已經知道窮途末路了,但仍然會抱有一絲幻想,說假如有一個天外飛仙似的轉機呢?心里已經隱隱約約地知道了答案,但也不知道抱著一份無謂的希望和偏執是做什么?

也許是為了耗盡最后的一份力氣吧!

但我應該比以前好些了,如果這是個病,癥狀應該輕了點。

用力過猛除了傷別人,更常傷到的是自己。

其實我以前很想把罪狀推到星座上去:不是我自己性格的原因,是星座決定如此的。天蝎座就是容易偏執走極端,你以為我想嗎?


除此之外,偏執本身還不是殺傷力最大的,最難的部分在于就是偏執之后怎么辦?

以及偏執之后的幻滅感。


看韓劇《我叫金三順》中有段臺詞很打動我:

我現在哭,不是因為失去了他,而是愛。是因為我不再相信愛而哭,那樣熱烈的愛,竟然毫無痕跡地消逝了,認識到愛什么都不是而無力的我,為這樣的一個我而哭。


因為之前的堅持和熱情,透支了后來的信任,以及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

前一陣子還熱情似火,后一秒鐘就可能會陷入廢柴般的喪氣生活,甚至可能會持續段時間,有點走不出來。


從一個極端然后跳入另一個極端,簡直是無縫對接。是我曾經干過的事情。

我相信這種極端的性格雖然在人群中占的比例極低,但也絕不是少數。


我有時候想想,我這是干什么呢?

我是不是人群中的“毒雞湯”般的存在呢?

你若是讀毒雞湯文字,可能看完后就忘了,沒太大感覺,但我的行為方式和思考習慣的的確確地對會身邊的人有影響。


這才是偏執過頭帶來最大的副作用。


直到最近,我認識到最根本的一點是我無法做到收放自如。

?

投入與撤身都失控了。


后來我總結經驗教訓:對事還可以偏執些,因為事情還是人控制的,即使堅持過頭了也沒太大損失。

但對人就要保留些,人是無法預測的。


最好的就是放手,讓它自己生長。讓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人事物自由來去。


我不會跟你較勁,更不會跟你置氣,被動地牽引著喜怒哀樂,那樣也就太傻了。


最好的就是把握自己的生活,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最好的選項。讓別人主動選擇自己。

忠實的朋友,值得信任的伴侶等等。


人艱不拆,雞湯也許可以緩解下因偏執所帶來的焦慮,依然是來自《我叫金三順》。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

跳舞吧,像沒有人會欣賞一樣

唱歌吧,像沒有人會聆聽一樣

干活吧,像是不需要金錢一樣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偏執又怎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